>>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破茧生长,不负新时代
——追寻2018年的宁夏奋斗足迹
2018-12-29 06:44:20   
2018-12-29 06:44:20    来源:宁夏日报

  2018年,时间“余额”所剩无几。

  一路革故鼎新,一路破茧生长,一路春华秋实。

  走过又一程陡坡险滩,经历这一岁光阴流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让我们追寻2018年的宁夏奋斗足迹。

  这一年,680万各族人民的奋斗,如群星般汇聚成宁夏奋进的姿态,每个人都是璀璨星河中不可或缺的“唯一”。

  这一年,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航定向,用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题词对标谋局,举全区之力打响“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强力落实“五个扎实推进”。新发展理念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气象、新变化,各种“新”在贺兰山下、黄河两岸次第“破土”,一个蓄势破茧的新宁夏,正迎着新时代的曙光扬帆起航,迸发活力;

  这一年,等不及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如影随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我们屏蔽焦虑和慌张,摒弃畏难和懈怠,努力克服速度情结、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改弦易辙,不标新立异,沿着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既定的目标铿锵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创新中加速、在转型中追赶、在实干中突破,一个由内而外散发着勇气和自信的新宁夏迎面走来,绽放风姿;

  观念的落后是最致命的落后,是发展滞后的最重要原因。

  这一年,我们在思想观念深处“闹革命”,以“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的政治站位,直面问题清单,刮骨疗伤、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举“精准之矛”尽锐出征围剿深度贫困。自治区主要领导带头,引领各级领导干部走出会议室、办公楼,到田间地头、街巷社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来自蓝天、碧水、净土,来自日渐鼓起的口袋和安稳的岗位,来自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的点滴变化,让宁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接、更具体、更暖心。 

  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迎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60岁生日,历经一甲子沧桑巨变的宁夏,把收获、感恩、喜悦、奋斗装进行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也迎来了一轮接一轮的中央巡视、督察、巡查“体检”,我们正视问题,痛定思痛、浴火重生、换取成长,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与不变的哲学中,宁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实干兴宁,向着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昂首阔步,奋力前行。

  一剪阳光风雨,几多使命丹心。

  年末回首,来时的路如此清晰,脚下的路更加坚定。与其说我们以喜悦之心拥抱收获,不如说我们又激情满怀擂鼓出征。

  这一年,我们在变中坚守,在变中创新,也在变中笃定。这一年,我们够勇敢、够坚韧、够努力,不负好时光,不负新时代、新使命!

  打破落后产能的坛坛罐罐,新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小荷已露尖尖角,创新的火种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中点燃,渐成燎原之势

  理念

  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八成以上,万元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倍,这组数据清晰地描绘了宁夏产业倚重倚能的特性。

  数据和现象背后,是惯性思维、速度情结、路径依赖,继续沿着老路走下去,宁夏终将步入递归“死循环”。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以园区整合优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破题

  ● 打造园区“升级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全区33个开发区整合为22个,淘汰化解落后过剩产能318万吨,摸底排查“小散乱污”企业1905家,并制定3年内全部出清计划。

  ● 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阵地,聚焦企业需求落实创新驱动“30条”,建立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争取科技部支持,共同召开部区工作会商会议、“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推进会;实施重点研发计划373项,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向企业汇聚。

  ● 启动银川都市圈建设。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指出,都市圈建设要“抓几件必须做、有共识、带全局的大事要事”。

  ● 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以“不见面、马上办”牵引其他方面的改革,用改革的硬举措做精做细做活做美“软环境”。

  ● 立足宁夏实际,量身制定《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推出18条含金量高、突破性大、实操性强的人才新政。

  ● 抓紧抓实项目“龙头”,开工建设包银高铁宁夏段、高端锂电池等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 以诚心和实招为民营企业加油鼓劲,召开第三届宁商大会,发布新时代宁商精神,出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等政策,设立30亿元纾困基金。

  成绩单

  ◎ 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速高于工业增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小火苗”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 新培育“专精特”企业14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6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9个;石嘴山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中卫市变黄沙戈壁为创新发展新热土,宁东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 打破时空限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内知名专家数百人,“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改写用才传统。

  ◎ 建成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一张网”,截至10月底,“不见面、马上办”政务服务事项达八成,看不见的生产力——营商环境渐成区域竞争“主攻手”。

  ◎ 全域旅游、健康养老、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冬天可以去海南,夏天一定要来宁夏”叫响全国,以“互联网+领域”为引领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半壁江山。

  ◎ 银川都市圈4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东热西送”工程建成投运,西线城乡供水水源替代等工程加快推进,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亮点

  宁东基地,链式招商露锋芒

  把宁东打造成“宁夏制造”的品牌聚集地、改革开放的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人才的新高地、宁夏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这是自治区党委对宁东的要求,也是期望。

  聚焦这一目标,宁东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上精耕细作,采取“产业链+朋友圈”、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组织小分队先后50余次赴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在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合成橡胶、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7大类产业全面发力,引进项目59个,总投资474亿元。宁东基地产业链、产品链、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等要素聚集优化的新高地初露锋芒。

  中卫,戈壁荒滩占领“云端”制高点

  理念创新让昔日的沙海戈壁变身为大数据“梦工厂”—— 中卫市与北京中关村合作以“前店后厂”模式打造云计算基地,使大数据企业综合成本降低三分之二,安全登记则提高了两倍。亚马逊AWS、美国ZT、微软、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移动、新美大集团等140多家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项目和企业陆续落户中卫。大云西移,中卫前途不可限量,目前正全力打造一个服务器规模达到100万台、年产值400亿元、从业人员过万的云计算产业链。

  点评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抓住园区就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和“动力源”,以园区整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可谓点中了宁夏经济的“要穴”。但园区整合才刚刚破题起步,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宁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可喜的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种子已经在大西北的这片热土上萌生,迎来春暖花开的好时节。

  从“点位”精准到体系的建立完善,从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到吹糠见米、“根管疗法”,“实”成为宁夏脱贫和富民两大主题共有的新特点

  理念

  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真正扶到“根子”上;直面问题、实事求是,不降低标准,不吊高胃口,不搞突击式脱贫,也不故意拖延,更不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这是自治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两个坚持”。富民,亦是如此,立足实际、按需施策,千方百计搭建创新载体、拓宽创业门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让群众在一件件稳稳当当的实事中感受民生温度。

  破题

  ● 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出台“最严厉”的整改方案和任务清单,全面清理不符合中央要求的脱贫攻坚政策文件,集中开展各级扶贫干部学习轮训,召开闽宁协作联席会议,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 整合+集结:整合脱贫攻坚资金35.4亿元投向“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吹响“集结号”,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打响攻坚拔寨合围战、歼灭战。

  ● 从“需求侧”角度制定政策,全面落实“脱贫富民36条”,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助力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上加强“兵力部署”。

  ● 把创业作为富民的关键,深入开展“双创行动”,抓好三件事:机会、群体、培训。

  成绩单

  ◎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区11.5万人实现脱贫,55个深度贫困村脱贫退出。

  ◎ 精功出细活,盐池县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率先脱贫摘帽,隆德、泾源、彭阳具备摘帽条件。

  ◎ 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同心县“扶贫车间”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精准脱贫的产业导向、路径选择越来越明晰。

  ◎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每天诞生创客近300人。

  ◎ 义务教育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获批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加快推进,实现多种远程医疗应用乡镇卫生院全覆盖,银川市“互联网+医疗”经验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亮点

  盐池,金融激活产业“种”下诚信

  今年,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时,在盐池县调查农户1717户,“严审严考”之下,盐池拿到了零错退、零漏评的满分。

  “满分试卷”背后,是盐池县将滩羊定位为主导产业,并辅以金融化瘀散结、激活整个脱贫链的精准施策。目前,金融“活水”从滩羊流淌到黄花菜、小杂粮等各个扶贫产业领域,在盐池县全面开花。强大的市场黏性将农民、产业、金融紧紧连在一起,不仅活了产业,还将市场理念引入农村,引导教育并塑造农民。“农民诚信度从10%提高到60%”,这个数字变化,对盐池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借市场之手规范农民行为、激发内生活力,养成风险意识,打牢诚信基础,形成争相致富的氛围,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积攒了充沛的能量。

  同心,让移民看得见厂房,守得住幸福

  “从家到公司骑电动自行车只用10分钟,一个月挣三四千元,中午还能回家给3个孩子做饭。”同心县宁夏大斌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的厨师兼缝纫工李玲,对自己“看得见厂房、守得住幸福”的新生活很是满意。2014年,成千上万名“李玲”搬出大山。同心县结合县内移民规模大和贫困群众不愿外出务工的实际,招商引资,整合各类资金政策资源在移民集中区建立了同心扶贫产业园。今年,同心县新建成村头扶贫车间16个,提供岗位3000多个,让移民群众吃上了脱贫增收的“定心丸”。

  点评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精准脱贫必须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盐池县率先高质量脱贫的秘诀就是两个字:精准。明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稳住脚步,“实”字当头,“精准”为要,既要防止缓,也要防止急。

  以对680万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铁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首战告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看得见贺兰山、望得见黄河水的获得感扎根群众心里,美丽宁夏“新景”不断

  理念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突出问题,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为契机,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偿还”生态环境欠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口头上高唱绿水青山、背地里在搞“黑色增长”。

  破题

  ● 以铁肩担起环境保护的历史责任,石泰峰9次调研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提出全面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坚决保护治理好母亲河;率先在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区上下挂图作战,一条河一条河盯着抓、一个湖一个湖盯着治。

  ● 成立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33位省级领导包抓全部57项整改问题,持续高位推动环保督察整改。

  ● 组织实施千余个污染治理项目,投入环境污染治理资金30多亿元,创宁夏历史上环保资金投入之最。

  ● 集中攻坚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药企异味扰民问题,对宁夏泰瑞制药果断采取停产搬迁措施,对宁夏启元药业和宁夏伊品生物科技公司采取限产措施。

  ● 持续打响蓝天保卫战,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银川市投入60多亿元实施“东热西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

  ● 对破坏生态的行为动真碰硬、顶格问责,严肃查处泰瑞制药擅自违规恢复生产等环境违法案件962件,追责问责党政干部212人。

  成绩单

  ◎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转办的1339件群众投诉件,目前办结1317件,办结率98%,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对宁夏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给予通报表扬,贺兰山整治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肯定。

  ◎ 13条入黄排水沟水质改善明显,黄河干流宁夏段22年来首次连续14个月出入境水质保持Ⅱ类优水质,劣五类地表水实现“清零”;全区3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沙湖、星海湖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4%。

  ◎ 泰瑞制药搬迁正在进行、启元药业整改初见成效……群众反映多年的永宁药企异味扰民问题得到“根治”。

  ◎ 壮士勇断腕,38台风电发电机组退出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268处人类活动点位全部完成整治并实施生态修复。

  ◎ 银川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美丽宁夏再添一景。

  亮点

  “回头看”,在思想深处“闹革命”

  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宁夏开展“回头看”,半年多来,这场环保风暴在干部群众思想深处掀起了波澜。

  “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回首来时路,环保督察“回头看”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些地方学习认识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力,是惯性思维、速度情结、路径依赖在“作祟”。

  一场以“整改”加强学习、深化认识、重塑理念的“攻坚战”在宁夏打响。

  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拉条挂账、限时销号,泰瑞制药搬迁、启元药业整改、灵武再生资源园区42家企业整体搬迁退出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宁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铁腕治污的态度和立行立改的决心,解决了一批环境保护领域突出问题。干部们在解决问题中深化了认识,群众在问题的解决中看到了蓝天白云、鱼翔浅底,呼吸上了清新的空气,全区上下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不得罪赚黑心钱的企业,就会得罪680万人民群众

  天下黄河富宁夏,保护好黄河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宁夏的金山银山。

  “如果不得罪那些赚黑心钱的企业,就会得罪全区680多万人民群众。”石泰峰指出,要把保护黄河生态摆上优先地位,坚持保护重于一切、大于一切,决不能走高排放、高污染的老路。

  从源头为黄河减负,宁夏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全面取缔黄河干流工业企业直排口,完成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区3770名河湖长履职尽责、动真碰硬,沙湖、星海湖、清水河、葫芦河等河湖水系重现碧波荡漾的往日生机。

  点评

  “明年环境整治和污染防治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这是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庄严承诺。一年来,自治区用一连串铁腕治污的雷霆行动抓落实、践承诺,最亮眼、最惊喜的当属环保“成绩单”。“成绩单”的背后写着一句话——一切为了人民!(连小芳 海棠 文林 )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