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多名身着汉服的女孩在银川森林公园组织“聚会”,吟诗做赋、题词对句。来自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的21岁女孩吕嘟嘟告诉记者,矿大有一个汉服社团,成员60多名,这些志趣相投的年轻人通过QQ群相互联系,定期组织活动,旨在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日20时左右,另一群年轻人相聚在盛世春天三楼砚家班相声剧场,听嬉笑怒骂,品百味人生。砚家班班主王砚晨告诉记者,相声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银川吸引了不少年轻的“粉丝”,砚家班听众九成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的观众一月能来三四次。小剧场容纳64人,周末包括加座在内,观众能达80人。他粗略统计,一年有上万名观众在这个小剧场近距离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六年级(5)班的樊奕伟就是相声的“铁忠粉”。今年元旦,小奕伟和班里另一名同学组成的“五班强云社”给全班同学表演了相声《我演幸福》,赢得满堂喝彩。小奕伟不仅爱说相声,对中国古典诗词也颇有“研究”。上学期班里组织的第二届诗词大会上,小奕伟过关斩将,勇夺飞花令“花魁”。班主任侯东老师说,班里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养成了每天背诵古诗词的习惯,不少孩子连《长恨歌》《木兰辞》等长篇叙事诗都能张口即来。
有的人为诗着迷,有的人因戏而痴。阅海小学六年级学生宋一诺自小习武,上学期,银川市戏曲名家进校园活动中,宋一诺第一次了解到京剧武生,不禁为之痴迷。去年,银川市相关部门将秦腔剧团、京剧团的戏曲名家请进100所中小学,面对面为孩子们表演经典剧目,讲解戏曲知识,在孩子们心中耕种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十一小学六(5)班一学生家长侯丽表示,孩子喜欢传统文化,作为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诗词歌赋跟手机平板争抢孩子的课余时间,没想到,传统文化这一局占了上风。”
砚家班班主王砚晨说,传统文化要想牢牢抓住年轻人的心,实力必不可少,“我们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有现实意义的相声段子,让年轻人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来感受传统艺术,感受它所带来的新的魅力,为传播中国传统艺术贡献力量。”(记者 秦磊 杨超 乔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