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厕所革命”:按下农村“美颜键”
2019-08-19 22:48:18   
2019-08-19 22:48:18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曾经,“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一圈、捂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熏天”的简陋旱厕遍布乡村。

  如今,这种情况在我区农村正发生改变,水冲式厕所逐渐取代旱厕。

  “厕所的颜值高了,村民的习惯变了,村子更美了。”泾源县泾河源镇工作人员贺继明说。

  方寸之间惠及民生

  近20平方米的厕所,干湿分离,洁白的马桶、彩色吊顶、浴霸一应俱全,这是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村民刘梅家的厕所。

  “以前,我家厕所在牛圈旁,简单用砖块搭建。天一热,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最让我头疼的是,隔一段时间坑就满了,还要掏。”刘梅说。

  2018年,刘梅的头疼事解决了。联合村开始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建设污水处理池、2个大型化粪池和污水管网。农民只需支付500元,就能拥有一个小型家用厕所,包括暖气片或浴霸、洗手盆和镜面、声控灯、马桶等。目前,全村505户农户,已有386户进行了厕所改造。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在日渐变美的农村,群众对厕所有了新期盼。

  我区把农民认同、农民参与、农民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宁夏农村厕所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厕所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指导各地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在川区和有条件的地区,主推室内水冲式厕所改造;在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地区,采取三格式化粪池、生态降解型厕所等新型卫生厕所改造方式,逐步消除农村露天旱厕。

  千家万户破除陋习

  “费钱费力,我们祖祖辈辈都在用旱厕,习惯了。”刚开始,泾源县泾河源镇兰大庄村村民刘良对改厕并不理解。

  我区因地制宜,提倡农户自愿、主动参与、分类实施,采取多种模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通过改造前后的对比,村民切身感受到厕所改造带来的好处,纷纷从“袖手看”到“动手干”,开始比谁家的厕所更漂亮。

  刘良感受到改厕带来的方便,带头拆除自家旱厕,逢人便夸政府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夏天蚊虫满天飞,刺鼻的臭味让人受不了。雨天极易摔倒,家里小孩上厕所,我总提心吊胆。”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村民齐效恒说。

  如今齐效恒家的厕所内外都贴了瓷砖,连通了自来水管道,安装了马桶、太阳能热水器。

  “以前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或外地亲戚来家里,最受不了的就是厕所。”刘梅说,“现在的厕所又方便又卫生,一点味道都没有,村里人也更讲文明了。改造后的厕所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几个月不洗一次澡已经成为历史。”

  “长期以来,农村旱厕严重影响环境。”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马家大湾村王勇表示,利通区积极推进卫生厕所改建工作,加强兴建化粪池、污水处理系统等,从源头上杜绝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村民幸福感。

  洁净生活带来巨变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这句话反映出农村厕所的重要性。

  截至今年6月,我区已整合下达农村改厕资金3.381亿元,开展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1万户,新建农村公厕55座、旅游公厕66座,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2%,其中川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

  “冲水式厕所,提升了村里的人居环境,新厕所、新环境,村民也有了好心情。”贺继明说。

  “现在农村环境好了,厕所每天刷得干干净净,我们心里也舒坦。”齐效恒说。

  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继续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广管网式环保型、三格式资源型、人工资源型等技术模式,严格把控改厕技术关、施工关、验收关,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15万户厕、470座公厕的建设任务。

  “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我区将坚持不懈推进,补齐民生短板。(记者  杨超  文/图)

<p>  “我特意安装了电热片,冬天洗澡也不怕冷了。”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村民自豪地夸着自家洁净漂亮的厕所。</p>

  “我特意安装了电热片,冬天洗澡也不怕冷了。”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村民自豪地夸着自家洁净漂亮的厕所。

  农村改厕选项多 按需选取更便民

  进入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司晓第家院内,左手边的独立卫生间内,白色壁砖、浅花色地砖干净素雅,浴霸、淋浴器、马桶等配备齐全。

  “因为她家卫生间空间大,中间专门给她做了个隔断,墙上看起来像‘装饰画’一样的东西其实是电热板。”村小组组长陈福学说。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推进农村厕所改造。隆德县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科学合理选择室内一体式、室内隔断式、室外独立式、室内外联通式四种改厕模式,完成农户改厕1345户,改造提升4616户。

  在离司晓第家不远的张秀兰家也进行了厕所改造。

  “地面已经全部铺完,马桶也安装好了,后续再配一些卫生洁具就可以了。”陈福学介绍,“她家的厕所是‘室外独立式’。”

  张秀兰老两口去年一直在银川带孙子,今年6月刚回到村里,村干部立即过来协商改厕事宜。“在开展改厕工作的时候,我们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确保群众满意。做好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农村改厕工作,引导群众从‘不愿改’到‘主动改’。”隆德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智慧)

 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村民正在打扫新建的卫生间。 记者 马忠 摄

  黑臭污水变清流

  近日,在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刘家湾村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内,各种设备正在工作。记者看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股股清流通过管道排出。

  污水处理站对面的花池内,经过处理的中水正在灌溉花草。

  “经过处理,水质达到了一级A标准,可以用来浇花。”吴忠市农业农村局综合建设服务中心余庆龙说。

  据介绍,利通区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黄河沿线农业人口相对集中的10个乡镇及1个林场的生活污水进行重点治理。目前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5座,污水管网85.3公里,16个村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5%。

  “家里脏水废水没有专门收集,厕所也用的是三格式化粪池,要定期清掏,比较麻烦。”刘家湾村村民王文说,“村里开始铺管道了,以后要统一处理污水。我们村离苦水河挺近,如果脏水流进河里也不太好。”

  今年,全区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利通区重点实施马连渠乡污水排入城市管网工程、清水沟流域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古城镇新华桥村三队美丽宜居村庄整治污水处理项目、金积镇马家桥污水、郭家桥乡刘家湾村、高闸镇李桥部队处理站,共计铺设管网40.6公里,新建每天处理300立方米、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各一座,每天处理3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2座,提标改造2座,共覆盖农户10910户。

  王文家门口正在施工,已经挖开的沟道连通每家每户。余庆龙告诉记者,那是正在铺设的污水支管网,支管网把每家每户的污水收集起来并汇入污水主管网,然后在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

  当天,宁夏鼎乐牧业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厂也在紧张作业。负责人马阳俊笑着说,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牧场有1800多头牛,每天产生的污水让马阳俊很头疼。“后来,公司建了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政府还给补贴。”马阳俊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0立方米,牧场每天只需要处理50立方污水。处理好的水就用来浇花浇树,清洗牛舍等,实现了循环利用。”

  据了解,利通区结合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封堵企业排污口12个、生活污水排污口62个,清理河道采砂厂8家,关闭搬迁禁养区规模养殖场29家,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达到Ⅳ类标准,黄河利通区段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记者 智慧)

  “方便事”不方便?

  在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村民张淑琴家中,铺着彩色床单的水炕干干净净,窗户下摆放着大沙发、漂亮整齐的茶几、衣柜等。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栋独立厕所。

  独立厕所由白色塑料板搭建而成,面积不足5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设有洗手盆、镜面、毛巾架和马桶,墙上及地面都铺着淡黄色瓷砖。“去年厕改后,在家里就可以上厕所,很方便。”张淑琴笑说,但她同时告诉记者,“我现在基本上不用这个厕所。”当问及厕所成摆设的原因,张淑琴不好意思地表示:“还没有习惯,总觉得屋子里上厕所脏得很,也浪费水。”

  在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村,村民们不用新厕所原因是“马桶坏了,没人修,我们自己也不会修,只好当摆设了。”面对“新事物”,我区很多村民还不太习惯,有的村民认为房子建漂亮就行,厕所本就是脏污地,改不改无所谓;有的村民对厕所运行维护知识缺乏了解,用一段时间后不方便,马桶坏了、管道堵了也不会修理,就又不用了。

  在隆德县、泾源县,改造后的厕所如何防冻也让有关部门和村民很头疼。“我们尝试在已改厕所内安装电热片,希望能缓解冬天太冷的问题。但效果如何,还需要经受今年严冬的考验。”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一位村干部说。

  配套设施跟不上也成为农村改厕的“拦路虎”。“在改水改厕、污水管网建设等方面,因项目时间、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还不能很好地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配套建设。改水改厕进展缓慢,甚至影响了美丽村庄的整改建设进度。”吴忠市利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村改厕强力推进,接踵而至的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粪污如何处理。我区农村改厕工作中,有的厕所粪污是由村镇统一处理,但有的村子会收取每户10元至80元不等的清理费用,部分村民觉得费钱,就将改过的厕所闲置不用。

  厕所虽小,却连着大民生、接着新文明。扎实抓好农村改厕,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坚持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统筹考虑,因地制宜逐乡、逐村制定方案,努力做到能水厕不旱厕、能集中处理不分散处理、能资源化利用不单独直接排放。针对近年来已改建的农村厕所,我们会积极开展‘回头看’,针对技术不到位、使用率不高等问题,逐一分析原因,逐一制定整改清单,重点加强后续运维管理,确保‘厕所革命’科学有序推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杨超)

  小厕所 大民生

  随着全区农村改厕工作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旱厕变成了干净、敞亮的水厕。

  小厕所带来了大文明,厕所的改造也早已从最初的“政府要我改”变为“请政府帮我改”。实施农村厕所改造,避免了过去旱厕对生活水源的污染、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切断了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久而久之,大家也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采访中,一些村民感触颇深,他们告诉笔者,厕所没改造前,觉得城里人瞎讲究,政府白忙活,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了,还能改成啥样儿?等用上了新式厕所,才发现干净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乡村环境收拾好了,比城市更有魅力。

  但是目前,我区农村厕所改造中还存在“重建设、疏管理,建得快、坏得快,有人建、没人管”等问题。如何确保农村改厕真正惠及群众,还需要相关部门将农村改厕工作做得更细。(记者 马忠)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