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以奋斗姿态奔跑 与奋进中国同行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在宁夏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2021-01-02 08:21:44   
2021-01-02 08:21:44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在我区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

  大家一致认为,新的一年,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王有德: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

  68岁的王有德在收看总书记新年贺词后,心潮澎湃,深受触动:“总书记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我感同身受。人民群众是真正的治沙英雄,白芨滩治沙成功是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担任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场长后,他在100多名林场职工的支持下带头搞改革,实施的多劳多得等多项新制度激发了职工治沙造林的内生动力,大家从沙里淘金。

  近40年里,王有德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多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创造了白芨滩“五位一体”治沙模式和成功经验,在毛乌素沙漠里建起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长城”,种下的树按平均行间距2米计算可绕地球赤道7圈。这道“长城”成功阻挡了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的步伐,实现了让沙漠“后退”20公里的壮举。

  2014年,退休后的王有德开始了二次创业,成立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用7年时间在宁夏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东侧一片大小沙坑纵横、戈壁沙滩广布的“不毛之地”上打造出“万亩沙漠绿洲”,再现“沧海变桑田”的奇迹。他带领团队每年以超千亩的建设速度,完成了7000多亩的治沙造林和特色经济林种植任务,种植各种树木100多万株;营造了3000多亩生态防护林,种植特色经果林2000多亩,栽植树木40万余株;建设了600亩生态苗圃,培育沙漠绿化苗木46万多株。

  “‘十四五’期间,我们在重点推广白芨滩‘五位一体’治沙造林治理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六位一体’新的防沙治沙模式。从防沙治沙到人进沙退、林进沙绿、绿进变金,步步为营,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蝶变。”王有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继续奋斗的嘱托,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努力开展沙漠绿化公益事业,全面推动沙产业发展。发挥沙漠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作用,在“万亩沙漠绿洲”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生态研学,开展义务植树和林木抚育劳动,依托特色经果林生态采摘产业园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到防沙、治沙、用沙,树木、树人、树形象。(记者 朱立杨)

邵予奋:党的光辉照我心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听到这句话,我格外激动自豪。我既为我们党所从事的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而激动不已,也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倍感自豪。”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邵予奋说。

  今年已85岁高龄的邵予奋15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年5月,他来到宁夏工作。“我亲身参与了军队和地方的许多工作,经历和见证了宁夏70年发展变化的历程,宁夏是我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邵予奋说,他对宁夏产生了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浓浓乡土情结。

  1989年8月,邵予奋转业到地方工作,任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之后曾担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全国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宁夏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在党史研究室任职的10年间,由邵予奋主编出版和参与修改、编选、审定的党史书籍十余本,在区内外各种报刊和学术征文中发表论文和党史宣传文章130余篇。特别在1996年报批和修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工作中,他担负了考证史实、咨询中央党史军史部门、起草请示报告、审定碑文碑记、编辑出版书稿等任务,为认定将台堡会师历史地位和纪念碑落成倾注了大量心血。

  “退休以后,我觉得身体还行,脑子也还好使,作为一名老党员,不能在家坐享清闲,应该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做些事情。”邵予奋说,受职业特点的驱使,他利用十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党史资源,自发进行了一些党史军史课题研究、宣传报道和自己喜欢的其他写作。邵予奋还是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塞上金秋”宣讲团宣讲员,两年来,在机关、社区、学校和部分市县以回顾宁夏党史、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宣讲30场,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2020年,邵予奋利用疫情宅家期间,将30多年来在报刊发表的130余篇党史军史专题研究和回眸、纪实文章,制作成电子版,编辑约40万字的《党史军史研究文选》,准备今年“七一”建党节前正式出版,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记者 李志廷)

袁兴林:脱贫攻坚见证者受益者

  “新年前夕,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平实亲切、催人奋进。”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明川村村民袁兴林说,聆听总书记新年贺词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给人以感动和力量。在过去的一年里,袁兴林依靠养殖不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作为全国脱贫队伍中一员,袁兴林是见证者、受益者。

  以前,54岁袁兴林是明川村建档立卡户,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7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靠着耕种6亩旱地艰难维持生计,一头老黄牛是家中唯一值钱的财产。为了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供3个孩子上学,袁兴林外出打工。后来由于受伤,袁兴林丧失了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外面的活干不成了,我就思谋着回家养牛。”袁兴林说。就在他为启动资金发愁时,恰逢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2014年,袁兴林贷款5万元,购买3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又通过培训、上网课学习养殖技术,走上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

  “第二年,产了3头牛犊,圈里的牛增加到6头。我又通过金融扶贫贷款10万元,购买了5头安格斯基础母牛。”袁兴林的养殖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圈里的牛不断增加,2020年底,存栏34头牛。

  袁兴林算了一笔账:2015年至2020年,5年共产牛犊45头,变卖后收入50多万元,累计获得见犊补母、牛只补栏、饲草腌制等各项补贴10万元,建起了新房,购置了粉碎机、三轮车、四轮车等农用机械。

  新的一年里,袁兴林计划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记者 剡文鑫)

张学禄:尽享铁路发展便捷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说‘每个人都了不起’,对我来讲,踏踏实实工作,对每一天认认真真,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幸福。”2020年12月31日晚,张学禄和妻子郭永兰以及正在上高中的儿子,一起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的直播。

  张学禄是自治区护路办业务部工作人员。24年前,高中毕业的他投身于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见证了宁夏铁路的高速发展,也真切感受到铁路发展给自己一家人带来的便捷和幸福。

  “妻子和我是高中同学,我在银川上班,她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二中学教书。以前,坐班车从银川到红寺堡将近4个小时,距离是横亘在我们一家人团聚面前最大的困难。现在宁夏进入高铁时代,我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一下缩短了。”说起生活的变化,张学禄感慨万分。

  “银川至中卫城际铁路开通,从红寺堡到银川只需1个小时,票价39元,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开通,出行变得更方便了。作为一名铁路护路工作人员,守护铁路就是守护平安,铁路不仅给了我养家糊口的工作,更让我的生活充满希望。可以说,一条铁路改变了我的人生。”张学禄说,这些年,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他亲身体会到,一家人吃饭不愁、住房不愁、交通不愁,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时代了。

  “新的一年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着妻儿,一起乘坐高铁出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张学禄说。(记者 强永利)

隆基股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后,隆基股份品牌与公共事务经理强飞说:“过去的一年,企业超越艰难险阻,全力以赴复工复产,银川经开区隆基光伏15GW项目首根硅棒顺利出炉……到2021年年底,隆基在宁夏将具备30GW硅棒、20GW硅片、10GW电池和0.5GW组件产能,产值再创新高。”

  疫情期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纳3000名宁夏本土员工,一时间登上宁夏用工平台的“榜首”。2020年5月12日,202号车间,经过几十个小时连续不间断的高温,银川经开区隆基光伏15GW项目首根硅棒顺利出炉,被工人拉制出来的单晶硅棒如一支巨大的铅笔,长度可达5米。此项目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银川经开区建成投产的首个项目。强飞感叹:“这是银川经开区与企业守望相助、共同渡过难关的结果。”项目谈判初期,银川经开区构建了“360度全方位”跟踪机制,确定专门项目服务专员,以嵌入式服务及时解决审批中的难题。隆基股份年产15GW单晶硅棒切片项目从签约到进场施工,仅用了1个月。建设最吃紧时,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点对点”接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员工,现场办公解决企业疫情期间建设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最终实现了项目360天开工、建设、安装、调试、投产。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商,隆基股份在全球30个地区布局产能,单晶硅片产能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四成。2006年,隆基股份在中宁、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设立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制造基地,成就了宁夏首个光伏材料全产业链,银川也成为全球重要的单晶硅切片生产基地。(记者 裴云云)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