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量大、活力足,是我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针对中小企业持续性给予更系统、针对性更强的政策安排,通过各方综合施策,助力中小微企业渡难关、增信心、促发展。
财税“红包”精准直达 提了士气增了底气
宁夏联达面临的困难,侧面反映着当下我区中小微企业的普遍压力:体量小,容易受到不确定外部因素冲击;生产经营项目单一,资金链断掉后很难接续。
“长途运输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长此以往,司机师傅的出车积极性也不高。正在我们发愁的时候,77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到账,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宋杏芝说,公司用这笔钱给每位货车司机发放1万元生活补贴,“大家都挺不容易,稳住士气,也是稳住公司发展的底气。”
随着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续缓缴税费、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等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的落地,提振了小微企业向好发展的信心。
如何让财税优惠政策精准“输血”中小微企业,宁夏思路清晰——“快”和“精”是集中体现。
“今年3月,我区率先扩围顶格出台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将‘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扩大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并按照50%的减征额度顶格减免‘六税两费’,以最快速度助企业享惠。”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区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精准筛选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并结合增量留底退税等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税企互动平台、微信、钉钉等平台对应享未享的企业进行重点宣传、集中辅导,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新一轮”税费缓缴政策精准落实,企业应享尽享。
石嘴山市惠农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正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区域优势明显,农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等特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尾闸镇聚宝村抢抓机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发展经营农作物种植、牲畜养殖、粮食收购和饲料添加剂生产。
“我们今年前三季度享受减税10.33万元,主要用于扩大生产与产品升级。”该合作社负责人袁生才说,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来讲是雪中送炭,尤其是初创型企业更具有积极意义。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对于促进我区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力、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我区财税部门统筹落实多种优惠政策,为中小微企业注入“强心剂”。据宁夏区税务局统计,前三季度,我区1.4万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享受缓征税款14.9亿元,4.19万户小微企业享受各类减税降费4.4亿元。
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减负纾困政策,积极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同时,通过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等一揽子政策的实施,统筹财力全力稳经济大盘。(记者 王 瑞)
做好“加减乘除”文章 助企扩规增产提效
“今年持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营业收入实现了9.7%的增长。”该公司总经理赵文峰介绍,企业切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自治区综合施策的帮助下,渡难关、增信心、谋发展。
今年,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实施,帮助苏宁新能源减少了不少支出。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的优惠,减免所得税额215.30万元。”赵文峰表示,企业在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率、稳岗补贴等诸多方面享受到优惠政策,减轻了公司负担,增加了现金流量,增强了发展动力。
据介绍,该公司将把减税降费节省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力争实现更多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系列“纾困解难”服务“大礼包”,有效保障了产业链的稳定,苏宁新能源与宁夏天地奔牛集团、宁夏共享集团等产业链上的企业均保持良好稳定的供需关系。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168平台以补贴券的形式降低企业服务成本。昇力恒(宁夏)真空科技股份公司通过自治区中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购买了宁夏嘉友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ERP-U8服务,享受了3万元的服务补贴,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管理等服务。今年截至目前,补贴券累计推动446家签约服务机构为2801家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技术创新、信息化等服务合同金额5276万元,为企业节约服务支出成本2284万元。
“不断挖掘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组建稳增长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推动稳增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实效。”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针对扩需求、促循环、助企业、强动能、稳预期等方面的工作,在送政策、惠企业、增信心上下功夫,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全区前100户重点企业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占全区总产值比重的72%,增长贡献率达到93%。我区紧盯前100户企业中超过20亿元的国能宁煤、隆基光伏等50户大企业,一企一策,重点帮扶,确保稳产满产。同时,加力帮扶8户减量在5000万元以上的停减产企业,针对具体问题,助企纾困复产扩产。并深化完善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全力以赴协调保障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供得上,大宗工业品出得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据介绍,我区中小企业数量占规上企业数量的90%,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体量小,但今年实现了产值倍增,我区正多措并举,开展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十大专项行动”,通过做深融资促进加法、做细减税降费减法、做准服务企业乘法、做实款项清偿除法,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扩规增产。(记者 丁建峰)
丰富保险产品供给 为企抵御风险稳经营
不久前,宁夏全顺物流有限公司车辆在外省发生事故。“我们申请绿色预赔通道,实现异地出险快速预赔,在12天内结案为客户事故赔付140万元,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11月28日,平安产险宁夏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王岳平介绍,不仅是全力服务货运物流保通保畅,该公司还将保险服务的着力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对餐饮、零售业等小微主体推出“安心保”“小微企业保”等产品加大兜底保障,助力稳经济、保民生。
纾困市场主体,创新保险保障,为企业增信心就是为经济添活力。在11月18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宁夏银保监局组织召开的全区保险业应对疫情影响稳经济保民生座谈会上,宁夏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毋金叶介绍,今年以来,国务院、自治区、宁夏银保监局等各级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构成了做好保险业金融服务指导性强、覆盖面广的政策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恢复提振,稳定发展预期。
围绕企业纾困解难,我区保险业推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组合保险产品,共为900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风险保障2.18亿元。今年1至9月,累计为18家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风险保障785万元,为2600多家次企业提供工程类、关税、诉讼保全等保证保险风险保障16亿元。围绕物流保通保畅,我区大力发展货物运输保险、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等业务,1至9月,货物运输保险为25600多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607亿元,承运人责任保险为5000多人次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提供风险保障704亿元。
“提供‘安全方舱’综合保险,发展营业中断损失险、复工复产综合险,推出营运货车抗疫纾困专项举措……我们全力履行好金融央企的责任担当,通过保险参与的方式,主动对接各类风险保障需求。”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苏永桂说,该公司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资金优势,为复工复产、产业链、物流链等领域设计和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卫士”组合产品,累计提供营业中断、员工意外健康等风险保障8564亿元,支付赔款3397万元,还为84家餐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5637万元,助力企业抵御风险、稳健经营。
疫情发生以来,在监管部门引领下,我区保险业切实强化金融供给,不断完善疫情防控金融服务,通过免费扩展新冠确诊或身故责任、适当延长保险期限或延后缴纳保费、丰富复工复产相关产品供给、简化理赔流程和创新保险服务、捐款捐物等方式,全力支持抗疫工作。据统计,我区保险公司累计推出疫情防控相关保险产品56个,对438项保险产品免费扩展新冠肺炎保险责任,为2.4万名个人或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70亿元。
当前,我区聚焦稳经济、保民生提出45条具体措施,用接续不断的政策组合拳为困难行业加油,为市场主体减负,为经济注入动能。“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要求、新形势,保险行业要继续加大相关产品创新力度,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和期待,为我区实体经济发展‘再扶一把’‘再送一程’。”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文斌说。(记者 陈 瑶 实习生 李宁筱)
宁夏多管齐下助外贸企业出海征战
今年8月初,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出口量快速增长、外运成本大幅提高等因素,一时间面临流动资金缺口压力。作为我区贸易金融联动服务机制白名单中的企业之一,伊品的短期困难迅速得到了回应,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通过稳外贸专项贷款政策,快速发放稳外贸专项贷款980万美元,用于补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需求。
“这笔快速放款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缩短了供应商的账期,使上游供货的大量中小企业受益,增强了供应商与我公司扩大合作的信心。”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贷款以外,企业也享受到了贸易金融联动服务机制的更多“庇护”:在政策方面得到多项支持,如优势特色外向型生产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出口信用保险保费及保单融资贴息、进出口企业内陆运输费用补贴等。
自2020年起,自治区商务厅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宁夏分局,联合中信保陕西分公司和工行宁夏分行、农行宁夏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贸易金融联动服务机制,为外经贸企业获取金融服务开辟一条“快速通道”。自治区商务厅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发挥贸易金融联动机制作用,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区外贸企业发放贸易融资类贷款近18.7亿元,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外贸企业出海,机遇和挑战同在。
今年初,宁夏天然蜂产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单发往新加坡的货物,对方因为疫情原因无力支付。幸运的是,天然蜂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在自治区商务厅的支持下,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副总经理李刚立刻报损。不到两个月时间,保险公司予以赔付,为企业挽回了近20万元的损失。
“这种政策性保险,是企业发展的后盾,为我们出海做生意提供了坚实保障。”李刚说。
记者了解到,我区将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稳外贸工作的有力抓手,发布《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的工作措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作用。同时由自治区商务厅牵头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增强抗风险能力,全力以赴稳外贸。2022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为全区近200家外贸企业承保出口额约50亿元,支持全区小微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线上融资功能实现保单融资首次突破1000万元。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风险我们需要帮助外贸企业‘强身健体’,增强抗风险抗摔打能力。”自治区商务厅对外贸易处负责人介绍,自治区商务厅通过构建外贸供应链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给外贸企业持续打造征战“盔甲”,帮助企业义无反顾闯市场。今年以来自治区商务厅实施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加大对外贸企业财税金融支持、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强化平台建设稳供应链等外经贸扩规提质工程。针对调研中企业物流通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发布首批25家自治区级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确保有运输需求的外贸企业及时申领到通行证,全力保障外贸供应链稳定。及时协调帮助晓星氨纶、舍弗勒、闽宁纺织等多家外贸企业妥善处置因疫情影响造成的进口原料、单据发运等难题。全力推进具有地域特色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大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具备较强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力度,帮助企业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保客户、保订单,有效提升了外向型产业的集聚发展能力,目前全区6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出口占比已超20%。(记者 杨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