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从“一个人的考场”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盲人博士黄莺——
用优势视角看待挫折时,我们的生命会大有不同
2025-07-07 09:10:52   
2025-07-07 09:10:52    来源:宁夏日报

2015年6月7日,20岁的黄莺牵着引导员的手,怯生生地走进银川二中高考考点设置的“一个人的考场”。

2025年6月30日,30岁的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黄莺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面向来自世界的镜头,掷地有声:“当我们用优势视角去看待困难和挫折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大有不同!

用10年乃至更长时间,黄莺找到了可以让生命“大不同”的内核——优势视角。7月6日,已经回到武汉的黄莺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感慨,正是因为很少认为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正是坚信不论学习还是生活都可以和普通人做得一样好,才走到现在,实现“大不同”。

“别人行,我也行!”

翻看2015年6月8日的《宁夏日报》,有一则通讯:《一个人的考场》。新闻的主角,就是20岁的黄莺。

那一年,是国家向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的第一年,全国仅有7位盲人申请参加高考。黄莺是其中之一,也是宁夏唯一一位盲人考生。为了让黄莺能够顺利考试,我区启用备用考场。考场共有两名监考老师,其中有一名盲文翻译老师。考生阅卷、书写盯错行时,可以求助翻译老师做引导。考场外,还有一名引导员和两名巡考老师随时提供帮助。

两岁时因一次高烧而双目失明的黄莺,也因为这则新闻走到大众面前。

“一直不觉得自己特殊。所以考试后,第一次接受那么多媒体采访,觉得很新奇;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得到了媒体的帮助,很感谢。”回忆起那场改变命运的高考,黄莺记忆犹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自己之所以能够参加高考,能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就是因为一直保持着一种“优势视角”。

意识到自己的特殊,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看不见教材、写不了作业,黄莺难以到普通小学就读。“这时候我才懵懂地认识到,看不见这个事儿,会让我跟大家不一样。”黄莺告诉记者,为了让她接受教育,父母把6岁的她送到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开始住校生活。初中毕业后,当同班同学都去学习盲人按摩技术时,黄莺却在寻找另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当时宁夏没有相应的高中可以读,而且学习中医按摩是比较好的一条路。你怎么会想去继续求学?”记者好奇地问。“因为年龄小,不想就这样去工作,还想继续学习。”黄莺说。

想要继续求学,首先要找到能够接收自己的学校。黄莺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始,拨打当地114,逐个查找高中特教学校的电话,询问能不能接收外省学生。有的学校完全没有相关政策,婉拒了黄莺;也有可以接收的,但无法满足寄宿的需求。直到将电话打到青岛市盲校,学校负责人听到小女孩是自己一个个打电话打到这里来求学时被深深感动,学校的全日制盲人高中部也给了黄莺新的希望。

努力和坚持让黄莺梦想成真,成为一名高中生。“虽然上了高中,但是对于当时的盲人来说,最终可能还是去学习中医推拿但是我想,能多学习两年总是好的,或许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黄莺说。

转机再次迎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青岛市盲校很快召开动员会:“这些题其实不难,你们掌握了方法就能做,如果你们想参加高考,就大胆去报名。”

“别人可以参加高考,我也一样行!”备考、报考,一气呵成,但直到真正走进高考考场,黄莺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没想到,半个月后,新的挑战再次到来。

“我和妈妈真的是抱头痛哭!”如今的黄莺语气平静,却也让记者感受到当时的艰难。

高考成绩非常好!黄莺的成绩高出宁夏一本线85分。但是报哪所学校?

普通大学能不能招收盲人学生?会不会被退档?如何报志愿让人犯了难。筛选了几个既定目标,黄莺又一个接一个电话打给招生办,对于“接不接收视障学生”,得到的回答总是否定。“女儿这么多年的努力,会不会就这样付诸东流?”黄莺的妈妈感到深深的无措。最后,在宁夏残联、盲协、教育部门和青岛市盲校老师的建议下,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的前一个小时,黄莺提交了志愿,“碰一碰运气”。

武汉理工大学,就这样向黄莺张开了怀抱。

“别人可以,我也可以!”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黄莺,为自己骄傲。

“我没什么不同,我和大家都一样。”

“我希望别人对待我,和对待普通人一样。我也确实和大家都一样。”采访中,黄莺几次这样告诉记者。

进入大学,黄莺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特殊”。

“需要单独安排宿舍,让家人陪读吗?”

“在教材等方面需要特殊帮助吗?”

“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提!”

一句句善意的表达发自肺腑。对于黄莺来说,却又有些心理上的冲击:“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一直在特校上学,周围同学都是一样的情况。突然换一个环境,我希望不光是上大学,更是和其他同学一样上大学。”

于是,黄莺住进了普通宿舍,使用公共浴室、卫生间。当然,学校也为她提供了合理便利条件:将纸质教材邮寄到专业机构扫描,再通过读屏软件让她学习;为她准备电子试卷,允许她用电脑作答并延长考试时间……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学生,黄莺开始学习一些理论概念,“优势视角”就是其中之一。初学时,黄莺为之一振:我们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我不仅要以优势视角去面对生活,也要带着更多残疾朋友,一起用优势视角塑造更好的人生。

大一时,黄莺还不能完成独立出行,经常需要志愿者的帮助。后来,学校专门请了一位视障老师为黄莺做培训,教她如何利用盲杖找一些参照物,记好路标、独立出行。2018年1月,一次训练营彻底让黄莺走出了学校大门。当十几位视障伙伴一起拿着盲杖,走上街道进入商超时,她忽然觉得:“这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天天要拿着盲杖出行。大家都能这么自信,那我也可以。”从此,黄莺不仅战胜了自己,更向大家表明:“盲人可以做到很多事。”

2020年,黄莺开始在“金盲杖·视障大学生预科班”以及宁夏“光明之家”中途失明培训项目担任导师,为独立出行的视障人群提供帮助和心理疏导,给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分享学习生活经验。在“光明之家”的第一期,黄莺遇到了已经失明十几年、50多岁的毛芙蓉。“她几乎不出门,刚来康复中心时,别人带着她走路下台阶,她都会害怕到腿软。”黄莺把自己的所有经验倾囊而授,最终毛芙蓉不仅能走出门,还能一个人用导航去坐公交车、去商场购物。

“用优势视角,首先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然后再借助外力,最后一定能有更多收获。”黄莺这样说,也这样做。2019年,她被保研至同校政治学专业。2022年,又被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专业录取,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同时,还创办了公众号“盲着看看”,分享自己在普通高校的学习生活经验,为盲人学生提供盲文辅导与求学建议,并为中途失明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及一定的资源链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2023年,黄莺开始涉足短视频领域,与室友“萌十三”一起记录视障群体的真实生活。

2024年,一则题为“黄博士带饭记”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镜头里,黄莺拿着盲杖,独自去食堂打饭,还要顺手帮室友带一份。等饭的“萌十三”则和其他托人带饭的大学生一样,安安心心在宿舍里等待。网友留言:“让盲人室友帮忙带饭,自己却在宿舍吹空调,真有你的。”但黄莺脸上的笑容却格外灿烂。

“萌十三”是黄莺的博士生舍友。当她得知要和一位盲人同学同住时,不免也有顾虑。“我该做些什么?我怕照顾不好你。”在第一次和黄莺联系时,“萌十三”通过微信发问。“没想到其实和普通舍友没区别,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她在照顾我。”“萌十三”说。

如今在抖音上,“盲人博士生-黄莺”的粉丝已经有83万多人。借助这一平台,她向大家解答“盲人可以独自出行吗”“盲人可以运动吗”“盲人怎么使用电子产品”等问题,介绍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情况,向大家普及“看不见就像身高、年龄、体重一样,就是我的一个属性而已”。

有时,从优势视角来看,黄莺觉得看不见对于自己甚至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如果不是因为看不见,我可能不会这么努力,不会有这么明确的目标,去作出各种各样的尝试,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采访结束时,黄莺想通过记者告诉盲人朋友: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帮助盲人,多用优势视角去看问题,多去努力,一定能收获更好的人生;也想告诉更多人,比起事事被关照,真正的尊重,就是把我们当普通人一样对待就好。(记者 周一青 杨嘉琪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