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记者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获悉,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重点图书出版项目,《诗歌中国(精选本)》于近日出版。
“他(邱新荣)从《开天辟地》写起,途经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节点,一直写到20世纪。六大卷,千首诗,组成了他的《诗歌中国》。”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为《诗歌中国(精选本)》所作的序言《诗歌的万里长城》中的评论。赵勇认为,如果说莫言有“长篇胸怀”,那么邱新荣就是有“史诗情结。”
《诗歌中国(精选本)》共六卷,分卷名为《原初流韵》《秦月汉关》《唐风宋雨》《铁马华章》《关河梦断》《血荐轩辕》,是一部咏叹中华民族历史的诗歌长卷,含诗2000首,5万多行(500万字)。
诗人邱新荣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先后从事过新闻宣传、地方文史研究等工作。
几十年来,邱新荣在工作之余,坚持诗歌理想,笔耕不辍,著有诗集《野风》《邱新荣诗的自选》《大风歌》系列、《史·诗》《诗·史》《史·诗·史》《天工诗韵》等,写下了近10万行诗。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在点评邱新荣的诗集时说:“邱新荣的诗属于以‘情’为‘根’的诗,属于以‘义’为‘实’的诗,有稳定的伦理精神和明确的方向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邱新荣能创作出如此具有深厚历史内涵和巨大体量的作品,并非偶然。
1982年,时年22岁,还在教书的邱新荣在宁夏石嘴山市文联的内部刊物《贺兰山》发表了第一首诗。
邱新荣告诉记者,他在读高二时,从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没头没尾的《唐诗三百首》,十六七岁的他被那些优美的诗句击中,“世上竟有这么美的文字!”
此后的很多年,邱新荣买过三四本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每看一遍他都有不同的体会。
就是从发表了第一首诗起,邱新荣的诗歌便不时见诸报刊。
邱新荣每年都阅读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著作。他曾把一本厚厚的《古汉语》抄写了一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让他着迷。
“我捕捉到的题材主要是历史当中发生的大事件、有影响的人物、一些器皿等。”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邱新荣的诗歌开始走向更宽阔的空间。
“当代不少新旧诗人在为中国诗歌整体的发展、前进思考,并进行着大范围的讨论,产生了不少新体诗歌的试验作品,可以说正处于大转折时期。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并提出了我的‘哥德巴赫猜想’——新旧诗接轨,产生新的主流诗体。以邱新荣的年华和诗才,我希望他也能投入、融入这场诗歌改革的大潮中去。”著名诗人丁芒先生给予邱新荣的诗歌创作以极高的评价并寄予厚望。(记者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