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专栏 -> 银西高铁呼啸而来
铁路“手工小达人”,花10个月做出一条最难道岔模型
2020-12-24 14:52:00   
2020-12-24 14:52:00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在兰州铁路局银川工务段,有一个银西高铁吴忠车站15号道岔的手工模型,出自23岁的工务段职工束彦之手。按1:100比例计算,这个1.6米长的道岔模型从构思到成品,让束彦足足花了10个多月。

微信图片_20201224030509.jpg

  九五后的束彦于2018年年底入职银川工务段中宁线路车间。工作中的实操让束彦逐渐了解到,道岔是线路设备最复杂、最难啃的“硬骨头”。只要能把道岔知识弄明白,就能从容应对大多数的线路病害。

  从上初中起,束彦便对制作手工模型十分着迷,参加工作前,他先后制作出近10个高难度手工模型。在得知银西高铁吴忠车站15号道岔是兰州铁路局所辖范围内难度系数最大的道岔之一后,他便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完成一个最好的模型。

微信图片_20201224030450.jpg

  “线路病害中,道岔、小半径曲线和钢轨接头是最麻烦的3个问题。高铁线路中不存在小半径曲线和钢轨接头的问题,主要问题还是道岔。”束彦说,常规线路使用的道岔一般都是12号的小道岔,尺寸长度在37米左右。银西高铁吴忠车站15号道岔难就难在是42号大型道岔,尺寸长度一般在157米左右,是12号道岔的4倍多。“像是作为道岔最薄弱地段的尖轨部分就有40多米,技术难度特别大。包括后期的维修、保养等环节,都比一般道岔更复杂。”束彦说。

微信图片_20201224030500.jpg

  2019年年初,年轻的工务段职工问师傅要来吴忠车站15号道岔的电子图纸,说干就干。从构思开始,选料、计算、制作……束彦一步步地完善着模型的所有细节。不论是工字钢的轮廓、距离,还是枕木的间距和数量,模型需要的每一个数据,他都尽量按照比例去精确还原。模型制作的所有时间,也是从工作之余“挤”出来的。

微信图片_20201224030456.jpg

  束彦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制作中的困难有很多,像是图纸数据不全、比例计算繁琐、木质材料易碎等,但他都耐着性子逐一解决。和常规模型不同,道岔模型制作工序较为单一,但对安装技术要求又特别高。1.6米长的道岔模型共有262根轨枕,起初,束彦每花20分钟才能做一根轨枕,随着经验积累,一根轨枕的制作时间逐渐缩短为10多分钟。制作工字型轨条是整个过程最难的部分:不仅要在2毫米宽度的竹条上刻出槽型,还要保证钢轨基本尺寸要达到1.5×1.76毫米,全部要靠手工磨制完成。“磨制一根40厘米长的轨条必须一气呵成,否则只能重头再来。”束彦说。

微信图片_20201224030506.jpg

  虽然在10个多月“工期”中,束彦多次想要放弃,但当真的组装完成的那个瞬间,他看着眼前的成品,觉得之前所有的困难都值了:“我收获的不仅是精细的道岔模型,还有种种相关知识的积累。”

  今年7月,束彦调到了银西高铁庆阳线路车间,但对于他而言,那个留在宁夏的道岔模型,除了是方便铁路“小白”更好理解书本知识的工具外,更是银西高铁开通最好的见证之一。(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唯/文 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