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制作 马建宁)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宋斐)走进刘效辉皮雕工作室,很难想象眼前一幅幅美丽的花朵画作,都是刘效辉用牛皮做画布,一刀一刀雕刻绘制而成。此时,他正专注于一条男士腰带的制作。
“前二十几年,我一直待在家里,哪也不去,和外界脱离关系。”刘效辉对记者说道,“2009年,来到银川,在宁夏残联搭建的桥梁下,我才与外界建立起了联系。”
刘效辉,吴忠人,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从此与轮椅为伴。2009年来到银川后,参加了自治区残联组织的手工艺技能培训,学到了串珠和裁剪手套的技术,并开始以此谋生。然而,这两项技术的技术含量都不高,市场竞争也大,单靠串珠和裁剪手套远远不足以支撑生活的支出。抱着“技多不压身”的想法,2017年,自治区残联刚一组织皮雕培训班,刘效辉就立马报了名,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
学习技术的过程对于一名残疾人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效辉告诉记者,当时的培训班设在四楼,由于培训中心没有电梯,他只能拄着拐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挪动,对于常人来说不到几分钟就能走完的路程,他要走整整半个小时,尽管如此,他还是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到培训班报到,认真地学习技术。
“记得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十点,宁静的楼道没有一丝声响,只有他的桌前还亮着灯。”宁夏残联就业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忆道,慢慢地,他的手艺渐长,作品个个是精品。
花费一天的时间,做个车钥匙包;一星期的时间,做一个钱包;半个月的时间,做个背包。“皮雕手艺是个慢活,急不得。它更与剪纸手艺不同,工序复杂,种类繁多。”刘效辉向记者介绍道,起初,他坚持做皮雕纯粹是为了不想让残联领导们失望,但越到后来,他越爱上了这门手艺。当看着一个个不成模子的牛皮在他手下变成一个个精良的作品,他就有成就感。
“皮雕,真是越做越上瘾!”刘效辉笑着说,手上的刻刀攥得紧,下一秒,他便找准位置,刻画着最新绘制的图案。
“老刘,我老伴那皮带你做好了没?”与记者交谈间,同在残联工作的叶阿姨风风火火地走过来问道。
“快啦!你看我这不正在画图案着呢。”刘效辉挥了挥手中的皮带,依旧乐呵呵地说。他告诉记者,现在顾客联系他,都是通过微信或者打电话到宁夏残联订购。残联还为他们这些残疾人创业者开设了直播带货和网络营销方面的培训班,帮助他们打开产品的销路。虽然现在的生意还不足以让他自给自足,但他不想这些,只管往前走,交更多的朋友,到祖国各地去转转。
新的一年,刘效辉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以后皮雕事业发展好了,我一定要带动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一起学技术、一起创业。”
乐观如他,坚守初心如他,相信,下一个二十几年,他一定会无比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