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专栏 -> 地评线
宁夏:问责少了“辣味”,还剩几分功效?
2018-07-02 16:00:10   
2018-07-02 16:00:10    来源:宁报理论评论部

  近日,媒体报道了自治区的5家政府网站,在抽查当中因存在运维管理不规范、网页长期无法正常访问等多个问题,而被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消息。

051.jpg

  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联通民意的重要桥梁以及政府“门面”的政府网站,如果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互动不回应、服务不实用等,那么既偏离了中央“用网络搭起一座官民良性沟通的‘桥梁’”这样的初衷,也从一个侧面凸显出“懒政”作风,在群众中会造成啥样的影响,可想而知。

  对那些建而不用、表里不一、形式大于内容、罔顾群众信息需求的政府网站,有关部门理应负起责任,认真进行查处,该严厉整治的就要严厉整治,这一点勿庸置疑。

  只是,这次被通报批评的个别网站,竟然已是多次“中招”——不仅被通报多次,其主管、主办和承办单位的整改方案还“多次上报”,但复查后问题依然存在。

  既然如此,这次的通报批评,以及对5家网站“限期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达标和复核工作,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的通报处罚,又能产生几分作用呢?!

052.jpg

  通报批评的目的在于问责,但缺少“辣味”的问责,问不到疼处的批评,自然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点到即止”的通报问责并不鲜见。

  比如,各种自上而下的检查,各种明访暗访的抽查,各种对违规违纪现象的清查等,初衷都是为了发现问题、推动改进工作,可一旦结果涉及问责、涉及真正的处罚,很多时候都会“不痛不痒”。

  要么不点名道姓,文案中大量出现“一些地区”“一些地方”“一些方面”等语焉不详的词汇;要么简单堆砌数字,尽在表面功夫上做文章;要么虚与委蛇,不直言处罚,也不开门见人、直捣病灶……

  看似高高抬起处罚的大手,实际上却轻轻放下,这样既起不到问责整改的作用,也达不到让当事人警醒的效果,甚至就连“红红脸”“出出汗”的功效也不会有。

053.jpg

  “治乱世当用重典,治重病当用猛药”,问责就该下猛药!

  倘若一味雷声大雨点小,看起来处理了很多人,其实“得过且过”,这样的问责,说到底与隔靴搔痒无异。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软处罚”形成习惯,就会让违纪违规者心生侥幸,效果难免大打折扣,更起不到警示“后来者”的作用。

  如此一来,问责还能严肃起来吗?还能起到本该有的作用吗?!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尤其是顽疾的祛除、陈疴的消除,都离不开问责的敦促与倒逼。

  没有严格的问责,面对问题不下猛药,板子打不到要害处,压力就传导不下去,就形不成应有的震慑。

  “一刀切”万万不可,但切下去就必须“入骨三分”。

  只有较真碰硬、伤筋动骨,一火“煮”到位,让责任人发抖,让干部不敢懈怠,问责才是真的问到了疼处,才会真正发挥作用、解决问题。

  这次问题网站被通报,说起来事儿并不大,性质也并不恶劣,但再细小的错误,改正起来如果少了那么一点严厉的狠劲儿、较真的韧劲儿,都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不想“按下葫芦起了瓢”,还是那句话,要问到疼处、问出严厉,这样,下次才能长记性。(执笔:贺姗姗)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