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专栏 -> 2021 -> ‘十四五’ 宁夏这样开局起步
三张“成绩单”里的发展动能
2021-12-21 07:14:44   
2021-12-21 07:14:44    来源:宁夏日报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2021年经济年报已行至落笔处。

  2021年,是一个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年份。尤其进入下半年,能源供需矛盾加剧,新冠肺炎疫情掀起“回头浪”。

  2021年,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年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九个重点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从前11个月经济运行数据来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全区经济牢牢守住一个“稳”字,不断向着“好”的目标努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电力需求的变化最为直观——1月至9月,全区平均负荷同比增长16%,最大负荷1451万千瓦——充分显示2021年宁夏经济恢复态势不断向好。

  在探索中突破,在突破中前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 一份通报表扬凸显的“新台阶”

  吴忠市红寺堡区宁湘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内,9000平方米的10#厂房已具雏形。建成后,它将成为配套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的专属厂房。

  自10月15日举行签约开工仪式,宁湘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便开启“倍速开工”模式。目前园区招商工作已全面启动,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一批储能、风机、光伏组件及太阳能制氢等企业计划入园。

  “在宁夏发展,我们有充分信心。”12月5日,湘投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举林对记者说。

  宁湘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是“宁电入湘”工程三大建设任务“一线、一园、一基地”中的“一园”。按照规划,建成后将成为配套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包含“风电装备”“氢能装备”“光伏组件及储能装备”三大工业组团。园区总投资超12亿元,建成投产后产值超50亿元,可带动解决当地就业2000人以上。

  “原先我们只是打算把湖南的制造企业引过来,现在调整思路,计划集中将一批有技术积累、行业经验的国内头部企业引进园区。”周举林表示,国家专门出台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政策,宁夏新能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对企业而言,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一家生产高效光伏组件及储能装备的龙头企业已计划于年底前签署入园协议,总投资15.8亿元。

  1月至11月,制造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4.0%提高到64.3%,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产业版图上,清洁能源、葡萄酒、枸杞等“九个重点产业”争相吐艳——

  8月,600多位中外嘉宾共商中阿能源合作大计。华润集团、中国中车、上海电气、明阳智慧能源、天津中环等大型企业相继与相关方签署能源领域合作协议,总投资近千亿元。论坛期间,隆基氢能副总经理王英歌专程前往宁夏宝丰集团沟通相关合作事宜,期待在设备和技术方面加深合作,在宁夏共同打造一个绿色能源的样板;

  第四届枸杞博览会上,宁夏枸杞企业与74家采购商达成采购意向,签约资金达12.48亿元,发布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线上和线下形成宁夏枸杞新热度;

  葡萄酒产业历经30余年沉淀,进入国家战略,成为中国葡萄酒的“代言人”,向着千亿级产业目标挺进……

  2021年,是一个充分使用与发挥政策的年份。“今年出台的政策是前两年的总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1+N+X”的规划政策体系为发展蓄能蓄势。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一批改革举措及时、精准发力。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红绿灯”“指挥棒”作用,引导、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区各地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年”行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1月至11月全区1133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085亿元,投资完成率92%。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林草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分别牵头开展的以“九个重点产业”为载体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 一降再降背后的“绿色追求”

  能耗强度同比下降1.9%,退出一级预警地区。

  这是今年1月至11月,宁夏交出的一份特殊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受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区能耗强度同比增长5.7%,五市和宁东基地除银川市、固原市外,其余地区全部是一级预警,节能形势一度异常严峻。

  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踩住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的“刹车”,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作出宁夏贡献。

  各级部门和地区迅速行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提请自治区印发了《宁夏能耗双控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宁夏能耗双控产业调整指导目录》,通过预警督导、约谈“双控”形势严峻地区及重点企业、开展超计划用能企业实施错峰生产等措施,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以五项硬举措强力推动“双控”目标任务完成。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两高”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先后出台《2021年自治区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自治区违规“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工作方案》等一批政策举措。

  企业坚定信心自我加压:聘请国内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一企一策”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加快节能改造力度。对标国内能效标杆水平,有计划更新替换装备,优化管理、生产和工艺等环节,提升能源利用率水平。

  强力推进能耗存量压减的同时,我区统筹发展与减排,对“两高”范围以外优质项目,加大各项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推动中环50GW光伏新材料、蓝思科技蓝宝石、晓星氨纶年产36万吨氨纶等一批能耗强度低的优质项目落地实施,有力推动自治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经过连续4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及时踩住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的“刹车”,加大了转型发展的“油门”。

  前三季度,全区能耗强度同比下降1.9%,比上半年回落7.6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量358.2万吨标准煤,比上半年减少272万吨标准煤;1月至10月,全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1月至11月,全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8%,连续4个月下降。

  一批低端低效产能退出提速——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13个项目主动退出产能。

  1月至11月,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12.5%,占全区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9.6%下降到25.9%。六大高耗能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3.8%下降到61.1%。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今年1月至11月,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4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3%,占全区工业发电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9.4%提高到23.7%。新能源占电力装机比重已达到44.6%。新能源外送电量达到166.9亿千瓦时,占外送比重20.7%。

  产业结构的“绿色”成分更足——东方希望、江苏润阳、宝丰能源等一批光伏制造业及储能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实施。全区备案储能项目超过500万千瓦。

  ■ 一场漂亮的保供仗里的“稳”和“保”

  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通知》明确,对煤电和供热企业今年四季度的应缴税款全部暂缓缴纳。

  这对一度遭受能源供给冲击的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今年以来,全球煤炭供需矛盾加剧。受此影响,区内能源供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9月,全区电厂电煤平均可用天数13天,10家电厂存煤低于7天安全警戒线,煤价涨幅超85%,发电成本严重倒挂,火电机组开机率不足50%。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充分估计严峻形势,及时安排部署全力做好今冬明春煤炭电力能源供应,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出台能源保供“18条”,制定全区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在自治区能源保障协调小组下设煤炭增产保供、电力增供、天然气保供、企业保供稳产、金融财税、舆情引导6个工作专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煤电油气供应、保企业稳定生产、保民生用能需求、保生产运行安全、保经济发展。

  党委和政府措施有力,能源企业勇于担当。

  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增产增供,全区煤炭产量明显增加。11月以来,煤炭日产量提升至24万吨左右。燃煤电厂加大采购力度,火电发电能力显著提升。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能源保供领导小组,会同宁夏煤业公司共同发力,通过加大电煤采购、调运力度等措施,全力保障燃煤供应。11月单月,发电量85.39亿千瓦时,完成月度计划的109.62%,超发电量7.54亿千瓦时,供热量同比增加178.26万吉焦。

  多方合力下,全区能源保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打出了一场漂亮的保供仗。11月以来,全区煤炭产能加快释放,电煤价格逐步回归,供应形势持续向好。截至12月1日,实现连续28天未执行有序用电,火电开机率达到96.2%以上。(记者   杨晓秋)

<p>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本报记者 马楠 摄</p>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记者 马楠 摄

<p>  中外客商借中阿博览会平台觅商机,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p><p>  本报记者 王鼎 摄</p>

  中外客商借中阿博览会平台觅商机,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记者 王鼎 摄

<p>  红寺堡新能源集维中心实现新能源场站运维智能数字化,致力于培养新能源运维工人。</p><p>  本报记者 左鸣远 摄</p>

  红寺堡新能源集维中心实现新能源场站运维智能数字化,致力于培养新能源运维工人。记者 左鸣远 摄

<p>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里,工人正在安装调试广汽自动线项目。</p><p>  本报记者 王鼎 摄</p>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里,工人正在安装调试广汽自动线项目。记者 王鼎 摄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