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解新闻
六盘山巅“观天者”
2021-03-13 10:42:31   
2021-03-13 10:42:31    来源:宁夏日报

<p>  矗立在山巅的六盘山气象站,承担着地面气象观测、多普勒雷达观测等多种业务。</p>

  矗立在山巅的六盘山气象站,承担着地面气象观测、多普勒雷达观测等多种业务。

  去过宁夏六盘山的人,都会被高山流云、翠峰叠嶂的美景折服。然而,常年驻守这里的人,必须忍受寂寞和清苦。翻过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继续向山上前行,山顶上一片5002平方米的开阔地,远远望去耸立着几座高高的铁塔,那里便是六盘山气象站。

  六盘山气象站内天气雷达、地形云监测等设备各司其职,“L”形小二楼里工作、生活各有分区,室外山高云淡,虽泛着凉意,室内因有地热而暖烘烘的。

  “和想象中不一样啊。”看到如此现代化的气象站,记者忍不住发问。

  “社会进步啦,气象设施也现代化了。”六盘山气象站站长高国青指着办公楼大厅展板上的老照片说:“这可能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没错,那是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上面有一栋低矮的砖房。“这是建站之初的模样,1971年气象站正式投入使用,50年来早已焕然一新。”高国青说。

  六盘山气象站地处海拔2842米的高山之巅,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一年之中,有一半以上时间遭受大风、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侵袭。高国青说:“所以一年四季都需要供暖,即便七八月份,山下的人都穿短袖,我们还要穿毛衣。”

  常年阴湿寒冷导致多名工作人员患有关节炎,加上海拔高、沸点低,煮出来的饭食口味欠佳,导致人们一上山胃口就变差,所以肠胃炎、风湿病是久居这里的人们最易患的职业病。

  六盘山气象站设有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天气雷达站,承担着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六地市的气象观测、多普勒雷达观测预警等业务,是宁夏唯一的一类艰苦台站。

  50年前,六盘山气象还处在纯人工观测时代,24小时3班倒,劳动强度大,尤其航空危险报作业,精神高度紧张,因为关系到飞机航线安全,观测员常常已经下了夜班也无法完全放下心,担心是否有漏报、误报。

  生活上最困难的是吃水和取暖。气象站距离最近的生活区是14公里以外的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村,距离最近的物资采购区是24公里外的隆德县城,积雪超过30厘米车便无法上山,有时一冬积雪化不开,用水和炭火得全靠肩扛背驮。

  2004年六盘山多普勒雷达项目实施,二层雷达楼代替了原先的砖土房。水窖也得到了升级,2个共30立方米的水窖可满足工作人员15天至30天的用水。上山的道路多次翻修,现在只剩下2公里砂石路略微难行。

  六盘山气象站现有正式职工9名,每天保证3名测报员值班。气象站海拔高,刚刚上山或许会出现气喘、耳鸣等缺氧反应,待在山上超过一周下山,可能会出现嗜睡、腹泻等醉氧反应,所以测报员两两为一组,一周一轮班。

  去年春天,随着云高、云状等数据也实现了机械化测量,气象测量进入全自动化时代,各类数据每分钟采集一次,实时“不落地”上传至云端,人工主要负责仪器的维护与矫正机器误判的数据。

  “艰苦环境磨练人,站里有30多人先后获得‘地面测报百班无错情’奖。”高国青说,经过多年气象现代化改革,站里条件改善许多,但气象人的吃苦精神、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始终如一。(记者 王鼎 白茹 党硕 文/图)

<p>  测报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设置气象雷达。</p>

  测报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设置气象雷达。

<p>  气象站每天有3名测报员值班,大家每天会交流当日工作计划。</p>

  气象站每天有3名测报员值班,大家每天会交流当日工作计划。

<p>  改造升级后的水窖可满足工作人员15天至30天的用水。</p>

  改造升级后的水窖可满足工作人员15天至30天的用水。

<p>  要想在山上待得住,就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干。办公室悬挂的字画、十字绣都是以前的同事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出来的,大家都特别爱惜。</p>

  要想在山上待得住,就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干。办公室悬挂的字画、十字绣都是以前的同事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出来的,大家都特别爱惜。

<p>  过去在呛烟的厨房里就餐,现在有了明亮的食堂,胃口都变好了。</p>

  过去在呛烟的厨房里就餐,现在有了明亮的食堂,胃口都变好了。

<p>  六盘山气象站每天向中央气象台和宁夏气象台提供实时气象资料,寒来暑往从未中断。</p>

  六盘山气象站每天向中央气象台和宁夏气象台提供实时气象资料,寒来暑往从未中断。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