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解新闻
致敬,巾帼英雄!
2021-11-03 09:13:10   
2021-11-03 09:13:10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穿上战袍,她们是战士;脱去战衣,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温柔女子。致敬,战疫一线的娘子军!致敬,我们的巾帼英雄!

上千户居民的“共同好友”

<p>  刘春艳在工作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p>

刘春艳在工作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月中旬,银川市首批封控管理5个小区,兴庆区丽景街街道景太社区所辖的太阳都市花园、东方盛世花园小区名列其中。景太社区党委书记刘春艳挑起防控“千斤”担。

  从17日22时35分接到小区出现疑似病例的消息,到23时许小区所有大门全部关闭、禁止人员流动,前后不到1个小时,平日热闹的小区顿时沉寂。景太社区办公地点就设在太阳都市花园里,刘春艳和社区工作人员与小区千余户居民一起,接受封控隔离。

  既是被封控对象,又承担着服务1270户被封控群众的繁重任务,从封控首日起,送菜、买药、召集居民每日做核酸检测、给志愿者布置任务……小跑着干活都觉得时间不够,刘春艳干脆骑上三轮车——于是,在小区里,常见一名身着防护服的“大白”笨拙地骑着三轮车往来穿梭。

  上千户居民,家家有不同的需求。刘春艳的手机里,每天新增几十名好友,居民把不方便在群里告知的需求私信给她。从清晨不到6时忙到深夜,因为穿着防护服,要处理的事情又实在太多,刘春艳不敢也没机会多喝水,做核酸检测的大夫心疼地对她说:“刘书记,你的嗓子都肿严实了。”

  工作累、嗓子痛,在她看来,都不算事儿。10月29日,记者电话采访刘春艳,电话那头儿的她声音嘶哑:“疫情防控以来,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吃住在办公室,很多人压力大到睡不着觉,脑子里盘算的都是怎样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怎样让所有居民安然度过危险期。”

  在有确诊病例的小区里做社区工作,刘春艳也怕,尤其怕自己在小区内的“流动”会增加小区居民的感染风险:“我接触的人最多,无论有多不方便,我都不敢脱防护服,我想即使我‘中招’了,也要把病毒隔离在防护服内,千万别给居民传染上了。”

  刘春艳的儿子今年读高三,正是关键时刻。哪怕夜深人静,她也不会给儿子打电话,“我从来不是爱操心的人,爱人和儿子把我照顾得很好。他们肯定想不到,关键时刻,我会是上千户居民的‘共同好友’”。(记者 秦磊)

带着宝宝给学生上课

<p>  马婧上课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p>

马婧上课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昨天学过的人称代词,有哪位同学能梳理一遍呢?”10月26日,北方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5)班的教室里,英语老师马婧指着黑板引导学生们温习前一节课的内容。

  与以往不同,这天的教室里却无人应答。摆在马婧正前方的,是一部固定在支架上的手机。尽管没有了往日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她依旧选择声音洪亮地为学生们上好每一堂“云端”课。

  受疫情影响,学校于10月21日接到停课通知,七年级所有的科目均需在“空中课堂”完成教学。

  消息来得突然,马婧焦虑了:由于当天还在正常上课,班里很多同学放学后正常回家,放在学校里的书本练习册还没有带回去,没有教材可怎么上课呢?有的孩子父母工作忙,孩子没有可用的手机,不能按时上课耽误学业怎么办?七年级正是培养初中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英语科目又要求老师的教学兼顾现场性、互动性,这些都是网络上很难实现的……

  时间紧迫,马婧来不及多想,抓紧制定教学计划。10月22日上午,她的第一节“空中课堂”在家中的卧室开课了。

  起初,由于没有手机支架,马婧只能左手举着手机,右手写板书。有时候镜头晃动,学生还会看不到她。马婧意识到在家上课行不通,学校和自己家离得不远,不如每天带着教材、教具去学校上课,这样,学生也会有在教室里上课的感觉。

  一下课,马婧就去买了一个手机支架,打算在教室里录制下一节英语课。一想到能为学生们模拟在教室上课的体验,马婧心里踏实了许多。

  “妈妈,你去上课,能带上我吗?”女儿稚嫩的声音把马婧拉回现实。父母所住楼栋被封控管理,丈夫白天工作繁忙,如果她去学校上课,那3岁的女儿怎么办?

  马婧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10月26日,一条短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里,3岁的宝宝在教室门口等妈妈下课,一会儿把小脑袋贴在门上,看还没下课,又悄悄地退了出去。这条视频被大量转发,敬业的妈妈和懂事的宝贝让许多网友潸然泪下。

  “情况特殊,确实顾不了那么多。”得知在网上“火了”,马婧十分淡然:希望女儿和自己的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各界在这场疫情防控中所作的努力,从而更加懂得责任和担当。(记者 陈思)

社区居民的贴心警花

<p>  张婷婷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入户排查。</p>

张婷婷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入户排查。

  “张书记,我家电卡没电了,帮我插下电卡好吗?”“张书记,家里的老人需要买点药,能帮着买上送过来吗?”这几天,灵武市城区街道水木灵州社区女民警张婷婷忙得停不下来。

  社区的微信群里,一个个信息不停地跳动,干着活,张婷婷还不住地瞅着手机,生怕漏掉了重要信息。

  “如果微信回复晚了,老百姓心里会有疙瘩。”10月28日,张婷婷和社区的志愿者穿着防护服,给被封控的居民送蔬菜和水果。

  张婷婷是灵武市公安局西郊派出所民警。今年3月,她被派到水木灵州社区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并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来社区工作半年多,她就凭着热情开朗、勤学好问、认真踏实、能冲敢上的劲,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居民打成了一片。

  10月20日起,张婷婷和同事们进入了“战时状态”,看着身边不断有小区单元被封控,她把2个孩子送到父母家,自己住进了单位宿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灵武市3000人以上的大型居民区有6个,张婷婷所在的社区辖内就有3个,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防控卡点巡查、拉警戒带、搭防疫帐篷、入户核查、给被封控的居民送物资、倒垃圾……从朝阳初升到寒冷深夜,张婷婷忙到嗓子酸痛,身体疲惫,但从没有一句怨言。

  有的居民因为一件小事和社区工作人员争执,张婷婷心里有再多委屈,也会耐心解释,听取他们的诉求,能解决的就第一时间解决。在她眼里,“群众利益无小事,我能忍”。

  张婷婷的爱人是军人,长期在外。“因为防疫,我父母把我婆婆也接到了家里,三个老人两个孩子都在一起,自己却帮不上他们,特别愧疚。”张婷婷为此没少掉眼泪。因为回不了家,她给孩子辅导作业也只能通过视频进行。

  不管前一天忙到几点,第二天一早,张婷婷还是会精神焕发地来到社区。“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我可不能掉链子!”张婷婷说。(记者 张涛 文/图)

值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岗

  10月28日,执勤12小时后,54岁的龚彤用手拍打着肩膀和双腿:“说实话,真累。12小时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还不觉得,可一放松下来,身体到处酸痛。”

  龚彤是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检察院一名检察官。出于身体原因考虑,金凤区人民检察院原本安排她驻守在防疫战线“后方”执行机动任务,但龚彤主动提出来:“我能行,交给我!”

  龚彤告诉记者,她所在的部门原本人就少,“与同事们相比,我家里事还少点。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冲锋在前”。

  10月28日7时许,龚彤再一次赶往金凤区地税小区封控点。今天,原本不是她值守,但一位同事有案子急需办理。“同事已经连续加了3天班,案子催得急。”接到电话后,龚彤毫不犹豫答应接班。

  来到封控点,龚彤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全面消杀。楼道口、垃圾桶、单元门……平时的龚彤性格爽朗“粗线条”,此时的她却细致到不放过每个角落。

  此时,恰逢一位居民给母亲送菜。“你放这儿,我送过去。”龚彤连忙上前说。

  “我还要拿几本学习用书。”该居民说。

  “实在不好意思,里面东西不能拿出来。你理解一下,好吗?”龚彤耐心解释道。

  “居民在家隔离,情绪原本就不好,我们更应该耐心点。”龚彤说。上岗执勤时间为8时到20时,龚彤基本都在封控点忙碌,拿快递、清理垃圾、送东西……“一天下来,脚底板都疼。”

  偶尔空闲时,龚彤会到帐篷里休息,但帐篷四处漏风,到晚上也冷。去年,龚彤也主动申请并参与了3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工作。“今年我有经验,里面穿了一件小马甲,就暖和多了。”龚彤说。

  “我现在还在岗,就要多尽一份职责,同时我也想为明年退休画一个漂亮的句号。”有着34年党龄的龚彤说。(记者 杨超)

一家五口公安人的值守

<p>  张芳在疫情防控一线值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p>

张芳在疫情防控一线值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您好,健康融合码准备好了吗?”10月23日,在银川市金凤区宝湖福邸核酸检测点值勤的张芳见一位老人独自来做检测,便细心地询问老人。今年53岁的张芳是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政治处民警。在疫情防控一线,她就是一名“女汉子”。

  8时开始核酸检测,张芳7时就已到岗,和2名辅警一起维持现场秩序,引导群众有序排队,一站就是一天。“请大家排队时戴好口罩,保持间隔一米的距离。”在现场,张芳拿着小喇叭,不断重复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她所在的宝湖福邸核酸检测点,周边居民多、商户多,前来做检测的人不一会儿便排起了长队。张芳不敢有半点懈怠,认真维护秩序,直到次日凌晨1时才结束。休息5个小时后,张芳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穿上这身警服,无论男女,都是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张芳有着身为警察的自豪感。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张芳24小时在单位备勤,随时支援战疫一线。张芳的丈夫李国平也是公安民警,在辖区封控点24小时值勤;女儿李梦桐是银川市公安局信访室的一名辅警,在单位备勤;女婿杨楠是北京中路派出所副所长,一直在辖区封控点值勤;女婿的父亲是兴庆区公安分局民警,24小时在单位备勤。

  一家五口公安人,疫情防控期间全部值守。

  “疫情没有结束,战斗还在继续。站好每班岗,是我们公安民警应尽的职责,不赢不退,不胜不归。”张芳坚定地说。(记者 陶涛)

驱散“疫霾”的白衣天使

<p>  王学梅为居民做核酸检测。</p>

王学梅为居民做核酸检测。

  10月28日10时许,在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街道长信社区,身穿防护服的王学梅正在为3岁的小美做核酸检测。

  “她看到医生有些害怕。”站在一旁的妈妈担心地扶着女儿。

  “没关系的,小朋友很棒!来听阿姨说,啊——”王学梅放慢语速,俯下身子,还轻轻地哼着欢快的旋律。经过2分钟的安抚,小美从紧张抗拒,逐渐变得配合,并顺利完成了核酸检测。

  今年30岁的王学梅是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住院医师。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始终坚守在一线,除了参加银川市全员核酸检测外,还要每天为居家监测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说起王学梅,兴庆区新华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霞霞不住点赞:“10月22日至10月30日,我和她相处的8天时间里,她的耐心、敬业,让我印象深刻。”

  10月23日15时许,在民族街和修业路交叉口的核酸检测点,等待检测的队伍里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李阿姨带着患有智力障碍的女儿小静插在队伍前面,引起后面人的不满,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小静情绪失控,大喊起来。

  突发状况让现场的检测员和工作人员有些不知所措。这时,王学梅走上前对小静说:“你好,真有缘分,我们又见面了。”王学梅一边安抚小静坐下来,一边引导:“我们一起完成这个检测,大家都会夸你棒,好不好?”看着王学梅肯定的眼神,小静顺利地做完了核酸检测。“你真勇敢!”王学梅伸出大拇指,并目送小静离开。

  “正是有像王学梅这样默默无闻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才让我们坚信,阴霾总会过去,阳光就在眼前。”王霞霞说。(记者 周昕 文/图)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