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解新闻
融合发展 峥嵘初显
——宁夏纵深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1-18 10:39:27   
2022-01-18 10:39:27    来源:宁夏日报

  “工作人员敲门送来蛋糕,说‘祝你生日快乐’的时候,我激动又感动。宁夏是个好地方,景美、人热情。等疫情结束,我会约好友再来玩。”这是2021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滞留在宁夏某游客的肺腑之言。

  “我希望通过画笔,将逆行者的奉献精神以及抗疫必胜的坚定决心传递给大家。”这是宁夏文艺工作者为记录抗疫磅礴力量的主动作为。

  “在单位上班,每天刻意多走路,微信运动步数也就四五千步,现在一天志愿服务下来,步数两万多。”这是宁夏文旅人以逆行的脚步践行初心使命。

  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自治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文化旅游列入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重要契机,慎终如始统筹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发展,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新成效。

004.jpg

2021年12月19日,沙湖景区以“冰火两重天,破冰迎冬奥”为主题的冬日旅游产品如约而至。(资料图片 沙湖景区提供)

  精准有力 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

  2021年,宁夏精准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策略,指导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娱乐场所等经营单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文旅系统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弘扬黄河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开展文化“大篷车”进景区、进社区等各类惠民演出2400余场,开展“戏曲进乡村”惠民文艺演出606场次,一批舞台艺术精品获得大奖。

  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宁夏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体系。2021年,在银川市区建设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126个,建成县级文化馆分馆89个、图书馆分馆56个,新改建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扶持12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大院及民间文艺团队配备文化设备器材,城市“文化生活圈”更加高效便捷,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更加通畅。

  2021年,宁夏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作为前提,经过实施专项普查,基本摸清全区文化遗产资源家底。在全国率先实施一张图管理,将3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35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两线”(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

<p>  游客品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体验“紫色旅游”魅力。(图片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提供)</p>

游客品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体验“紫色旅游”魅力。(图片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p>  2021年10月1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志愿者为游客答疑解惑。  本报记者 张辉 摄</p>

2021年10月1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志愿者为游客答疑解惑。记者 张辉 摄

  提质增效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聚焦大西北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宁夏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发挥“六大”品牌引领作用,调思路、调结构、调重点,推动产业融合不断提高,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品牌价值不断凸显、消费链条不断延长。坚持把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作为重要载体,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积极对接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以“星星的故乡”品牌为突破点,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品,与葡萄酒、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融合赋能,不断激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动能。

  秉承“大营销”理念,跳出“就旅游言旅游”思维定式,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将宁夏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民族团结等丰硕成果作为宣传展示核心要素,借势赋能,打造宁夏品牌。实施区市县三级联合、全要素整合升级、全媒体融合跟进宣传营销新模式,持续开展“两晒一促”第二季活动,将“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主题形象“晒”到全国。

  携程、飞猪等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宁夏网络搜索热度较2019年增长3倍。2021年,宁夏旅游收入首次超过旅游人次涨幅,结构趋好。

<p>  泾源县六盘山镇周沟村滑雪场内热闹非凡。本报记者 张辉 摄</p>

泾源县六盘山镇周沟村滑雪场内热闹非凡。记者 张辉 摄

  顺时应势 促进文旅消费扩面升级

  宁夏顺应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紧盯群众消费需求新变化,坚持从文化旅游供给侧发力,深化文旅融合、调整消费结构、释放消费动能,发挥产业引导磁场效应、政策叠加乘数效应、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交流合作联动效应,释放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红利,旅游二次消费增幅达到50%以上。

  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农商教体等行业领域以及葡萄酒、枸杞、滩羊等特色产业相互赋能,重构产业链条、创新销售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畅通供给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和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特色文化消费品牌,激活文化消费市场活力。支持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引导优质文化产品和互动体验项目入驻旅游景区、特色街区、文旅综合体,打造漫葡小镇、青铜峡古镇、沙坡头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3家、休闲旅游街区5条,漫葡小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与此同时,宁夏还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抓手,积极培育夜间经济、乡村经济、网间经济,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不断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新评定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家,吴忠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1年,宁夏文旅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有效供给为抓手、以深化交流合作为载体,创新产品业态,推动消费升级,强化项目带动,深化交流合作,取得不俗业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新的一年,宁夏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稳步前行。(记者 张辉)

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提升宁夏文旅吸引力

  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治东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宁夏建立了以国家A级标准为主导的旅游景区体系,高标准、高质量的4A级景区和5A级景区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些旅游资源利用程度高,如沙湖、沙坡头、水洞沟等,已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深度体验演进,以旅游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大平台整合成效显现,塞上湖城、观景沙湖、水韵吴忠、红色六盘、沙漠水城等已逐渐成为5个地级市的靓丽名片。乡村旅游更是异军突起,先后涌现出黄河大漠观赏型、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休闲农庄型、农家特色餐饮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预示着宁夏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速推进。

  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并努力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虽然宁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类型越来越多样,优质高端景区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还存在散、乱、小等问题,旅游项目核心品牌也比较少,仍以观光旅游为主,缺乏体验型、度假型、充电型等旅游产品;在项目设计上,存在体验感不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优势旅游资源集中度相对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离实现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外省区相比,宁夏的乡村旅游建设还比较滞后,基本停留在吃住玩的初级消费阶段,既没有将“非遗”等民俗文化有效融入,也没有将产学研充分结合实施多面发展。

  如何将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我们认为宁夏应该以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放眼国际视野目标,拓宽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树立精品增长理念,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深入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阳光温泉冬游、健康养生、研学科考等旅游新产品,推出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差异化文化旅游项目,挖掘开发文化主题鲜明、旅游要素完善的差异化特色旅游景区、旅游街区、购物中心、农家客栈等文旅综合体,努力将地方文化符号贯穿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文艺演出、创意开发、民俗体验等重要内容纳入旅游规划,切实提升宁夏文旅吸引力。(记者 李志廷 整理)

文以化心 旅以彰文

  对游客来说,旅行既是一段景观之旅,更是一段心灵之旅。

  文化有文化的传统,旅游有旅游的经验,宁夏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路的关键在于“创意”和“融合”。

  创意要新——主要是如何“老酒换新瓶”,以及“老酒变新酒”。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宁夏必须塑造文旅整体形象品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个性化、季节性、订单式的品牌,满足游客多样需求。

  融合要深——一方面在宁夏文旅发展方面着力实施文旅产品宁夏化行动,强化文旅产品和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突出宁夏设计、宁夏文化、宁夏品牌、宁夏制造等,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文旅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宁夏文化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

  写好文旅融合发展的文章,也要讲好以文化人的故事。近年来,宁夏文旅的曝光率、知名度不断提升,黄河、贺兰山、六盘山、星星的故乡、沙漠绿洲一系列元素都吸引着游客的眼球。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获得各项大奖,成功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把旅游融入文化产业,让文化融入旅游过程的实践成果,不断升华融合发展的气质内涵,使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记者 张辉)

文旅+葡萄酒产业:

打造“紫色旅游”新地标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公认的全球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近年来,宁夏不断加快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文旅+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通过种植酿酒葡萄,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绿洲,遍布的葡萄园已成为农民的致富园。葡萄种出了产业,也种出了风景,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酒庄逐渐成为宁夏的“紫色旅游”新地标。

  在葡萄园亲手种下一株葡萄树,在酒窖里品尝陈酿的美酒,在酒庄里领略贺兰山的葡萄酒故事,与友人品酒、聊天、观星……周边农户们看到了民宿经济的商机,依托酒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

  近年来,宁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葡萄种植者、生产者、消费者等要素构成的葡萄酒产业链这一良性生态系统。

  在立兰酒庄庄主邵青松看来,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三者融合不仅有利于传播葡萄酒文化、促进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优化当地经济结构,也有利于丰富文化产业内涵,促使文化产业向纵深领域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升级。

  2021年对于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酒庄领“证”了。“我们拿到了全区第一本葡萄酒产业用地不动产权证书,内心无比激动,从此,贺兰山下就是我们的家了。”袁园说。

  袁园所说的宁夏葡萄酒产业用地不动产权证,因为酒庄的土地属于国有土地,酒庄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不能办理不动产权证,只能签订承包合同。此次改革破题,就是把承包合同变为了法定证书。

  “这背后,是政府和葡萄酒人共同的努力。地是国家的,但地上的建筑物,包括葡萄树等是企业投入建造的,所以让我们持续投入也会迟疑。而这一本证书,就是定心丸,让我们有了底气,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做贺兰山守护者的决心。”袁园说。

  袁园告诉记者,酒庄因在贺兰山下而受益,更要承担起守护的责任,“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贺兰山长青,水土不再流失,让每个来这里观光旅游的人都能感受到贺兰山的美好。”

  谈起2022年的愿景,袁园带记者来到了正在续建的贺兰山运动公园,“去年,这里吸引了很多市民。今年会继续完善运动公园的功能,包括攀岩馆也在抓紧建设当中,相关配套设施也在完善中。”(记者 杨淑琼)

拥抱冬奥,一起向未来

  赛道上,滑雪高手们呼啸而过,体验激情与速度的快感;嬉雪区,小朋友们尽情撒欢感受冰雪魅力。

  元旦假期第一天,泾源县六盘山镇周沟村滑雪场人头攒动。一排排各式各样的滑雪装备摆放整齐,滑雪爱好者排队扫码、购票、更换滑雪装备,一派热闹景象。

  占地15万平方米的滑雪场,建有高、中、初级8条雪道和嬉雪区,设有单板、双板滑雪、雪圈、雪片、雪盘、雪橇、雪地坦克等体验项目。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为冬奥加油,为中国加油!”刚从赛道上下来的选手刘乐说。当日,“六盘山旅游杯”大众健身滑雪邀请赛在周沟村滑雪场举行,来自全区各地的上千名滑雪高手在这里同场竞技。随着起跑令响起,运动员们动作娴熟如利箭脱弦,向前飞速滑行,群众的加油助威声不绝于耳,广大的滑雪爱好者在参与竞技的同时也大饱眼福。

  “感觉非常棒,雪场的造雪质量非常好,设施也很好,玩得很开心。”当日,来自银川市的王鑫说。王鑫算得上是资深“滑友”,每年冬季不是到西北的滑雪场打卡就是去东北的滑雪场打卡。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再加上元旦假期时间紧张,就选择宁夏的几个滑雪场“过过瘾”。他表示,这两年宁夏的滑雪场发展很快,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进步都很大,一点儿不比其他地方的滑雪场差。

  来自银川的学生张继红说,雪场针对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设计了不同的赛道,专门设立了新手赛道,对她这样的新手来说非常“贴心友好”。

  “这两年,体验滑雪成为不少人冬季旅游的‘新宠’,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来滑雪的人很多。加上受疫情影响,以前去区外滑雪的人转到区内消费,我们雪场也抓住这个契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争取提高雪场质量服务质量,让每一个来滑雪的人都有很好的体验,不虚此行。”雪场负责人张伟介绍。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与此同时,大众冰雪旅游需求持续释放,冰天雪地也正在变成“金山银山”。(记者 张辉)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