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圆满闭幕。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祁瀛涛 摄
9月12日晚,为期5天的宁夏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完成各项赛程后闭幕。为充分展示我区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今天,本报推出专刊,用文字讲述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用镜头记录他们身残志坚的身影,生动诠释我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轮椅竞速你争我赶。
追光逐梦 向阳而生
——写在自治区首届残特奥运动会闭幕之际
“开局即巅峰!”执业近30年的残奥田径项目国际裁判刘大川评价本届残特奥运动会,虽然是宁夏首届,但是从场地设施到裁判员规格都很高,服务也是一流。尤其重视重残者,参赛比例比其他省份要高,运动员表现也相当好。“这说明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残疾人事业。”
为办好残特奥运动会,中卫市对比赛场馆进行深度无障碍改造,增设22个无障碍卫生间。采购140辆手动轮椅车、140套可移动马桶扶手、130个洗浴椅等辅助器具。购置租赁182项竞赛所需器材、61项竞赛耗材,制作投掷凳固定铁链、轮椅投掷底座等残疾人专用器材。
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等1580人参加了运动会。其中304名具有丰富执裁经验的裁判员公正公平、恪尽职守,以高水平执裁保障各项比赛精彩圆满完成。
每一个残障运动员都是“超级英雄”。首位摘金者是女子200米轮椅竞速项目运动员马梅,她曾自闭两年不出门,赛前临时从网球项目“跨界”到田径项目,在赛场以轮代步、奋力拼搏、勇夺金牌。中卫市二队运动员马晓锋身体里嵌着24根钢钉,却以惊人的毅力摘得1金2银。
得知宁夏要办首届残特奥运动会,在哈尔滨高山滑雪训练基地备战12月亚锦赛的国家队运动员郭建林立即飞回宁夏,参加了4个田径项目。他鼓励其他残疾人说:“体育赛事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克服自卑心理的一个好平台。”参赛选手张磊和韩丽蓉是一对“冠军夫妻”,携手夺得5金1银。他们表示,接下来要全力备战2025年全运会。
经过几天的激烈角逐,本次大赛共产生734枚奖牌,其中金牌337枚、银牌253枚、铜牌144枚。银川市代表队以172枚和99枚的优秀成绩位列奖牌榜和金牌榜首位。吴忠市代表队获得奖牌145.5枚、金牌66.5枚,排名第二;中卫一队捧回奖牌127.5枚、金牌62.5枚,位列第三。
微笑、爱心、耐心使他们成为残特奥运动会上另一道亮丽风景线。350名青年志愿者倾情助力本届残特奥运动会。他们积极参与后勤、竞赛、安保和礼仪等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为运动会保驾护航。
残特奥运动会赛场见证了运动员们自强不息、追光逐梦的奥林匹克精神。正如运动员熊佳琦所言,体育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是重生、是灯塔,指引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拼搏的意义。致敬每一个永不言弃的追梦者!
3年后,银川见!(记者 王文革 见习记者 张 璞)
你是我的眼。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王文革 见习记者 张璞 摄)
“冠军夫妻”3天摘5金
“媳妇儿,别急!稳住!”9月11日下午,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运动员韩丽蓉正在进行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这场比赛将决出羽毛球女子单打SH6的冠军归属。场下,她的丈夫张磊奔走在赛场四周,助威声不绝于耳。比赛进入高潮时,他不由得站在凳子上为妻子加油。胜局锁定时,张磊飞奔入场,双手环抱起妻子,这一幕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张磊和韩丽蓉是一对矮小症患者,同为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SH6羽毛球运动员。在9月11日的决赛中,两人表现出色,分别收获1枚银牌、1枚金牌。而在此前,张磊和妻子韩丽蓉已经收获了混合双打、女子双打、男子双打的冠军,是名副其实的“冠军夫妻”。
领奖台上,张磊和韩丽蓉并肩而立,笑容灿烂,胸前的5枚金牌、1枚银牌熠熠生辉。
2018年,19岁的韩丽蓉经朋友介绍认识张磊。与韩丽蓉的内向温婉不同,张磊个性率真又开朗。“我那时年纪小,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回忆起相识之初,韩丽蓉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但是他嘴又甜又主动,我父母对他十分满意,在之后的相处中我也没逃得过他的甜蜜轰炸。”两人认识一个月后便火速订婚。
2019年,婚后一年,两人双双被选拔成为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刚拿到羽毛球拍,甚至连握拍姿势都不懂。”张磊说,当时是两人第一次接触羽毛球运动。夫妻二人开始刻苦训练,经常练到深夜,技术也随之突飞猛进。从一无所知的新人到队内的王牌球员,其中凝结着刻苦训练的汗水,还有夫妻二人的相互扶持。
“接触了羽毛球之后,我们俩的生活重心就是训练,每天都泡在球场上,日子过得忙碌且充实。”竞技赛场点燃了两人平淡的生活,在单打中夫妻两人各自为战,实力强劲;在混双比赛中,两人齐心协力,所向披靡。
在生活中他们是性格互补的夫妻,在赛场上他们是配合默契的最佳搭档。
刚接触羽毛球混合双打时,张磊的搭档并不是妻子韩丽蓉,而是队内的另一名女运动员。“我俩观念不一致,他嫌我跑得慢,我埋怨他脾气急,两个人互不相让。”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张磊和韩丽蓉在磨合中越来越默契,最终还是站在了同一“战壕”。用张磊的话说:“我们是伴侣,更加了解彼此,才能成为最默契的搭档。”
荣光的背后总是辛酸。
“张磊性子急,心脏也有旧疾。”说到丈夫张磊,韩丽蓉的眼中满是关切,“半决赛时,急切进攻的张磊意外摔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我心急如焚,但是半决赛在即,只能忧心忡忡地打完比赛。赛后听到他平安的消息,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了。”韩丽蓉坦言:“这么多年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我们离不开彼此,已经成了彼此最亲密的爱人、最默契的伙伴。”
今年是两人携手的第五年。此前他们代表宁夏参加过两次全运会,未拿到他们心中满意的成绩。这次的夺冠经历也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与勇气,“我们想继续努力训练,争取能在2025年的全运会上代表宁夏取得一个好名次”。此外,妻子韩丽蓉心里还藏着一个简单朴素的心愿:“我想趁着年轻先拼几年,之后我希望能开个小店,就像其他小夫妻一样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 璞 方海鹰 实习生 牛宝林 乔新宇)
乒乓球比赛紧张对阵。
残特奥会赛场上的“守护天使”
比赛过后,马存莲快步迎接来往选手,她的职责就是提供接送服务,每天往返于赛场与酒店,将运动员准时送上赛场,比赛结束后再将选手送回酒店。“很多运动员都腿脚不便,行走的‘双腿’就是一辆轮椅,我们要做好他们的‘守护者’,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接过选手的轮椅,马存莲一刻也没耽误,“赛后选手们都很辛苦,我们手脚勤快一些也能让他们早点休息”。
20岁的马存莲是中卫市职业技术学院高铁班的一名学生。今年上半年,马存莲和同学们响应号召加入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志愿者行列。
马存莲和同学们的一天从一句“早上好”开始。每天早晨7时多她就要到达运动员休息的酒店提供接送服务。看到有运动员出来,她都会面带笑容说一句“早上好”,“通常要早于运动员半小时上班,晚于运动员半小时下班,这样才能保证全天候服务”。
“我从这些运动员身上看到了自信。身体上的缺陷并不妨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宝贵的品质如阳光一般照进我的心里。”马存莲说,参加这次志愿服务收获颇丰,不仅来自提供帮助后的自我满足感,更来自选手们带给她的正能量。
本次比赛期间,中卫市有350名青年志愿者化身运动员的“守护天使”,成为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上一抹亮丽的色彩。(见习记者 张 璞)
马海峰:体育赛事让残疾人自信
9月10日,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进入第三个比赛日。来自吴忠市代表队的运动员马海峰拿到了2枚金牌——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冠军和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这次参加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看到大家互帮互助、奋勇拼搏的场景,对我触动很大。”马海峰感慨地说。
今年52岁的马海峰是吴忠市税务局的一名工会干部。两岁时,马海峰因患脊髓炎导致左腿残疾。上高中时,他爱上了打乒乓球。2000年,他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在如林的高手中杀入十六强。2018年,在第一届全区农林水财轻工行业乒乓球比赛中,他取得男子单打第一和男子团体赛第二的好成绩。在全区税务系统举办的8届运动会上,他参加的乒乓球男子团体赛7次夺得第一。
今年初,马海峰被推荐为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运动员。“以前打乒乓球都是自己在和别人的比赛中摸索学习,这次在训练基地得到了专业教练的指导,球技有了飞速进步。”马海峰说,常年打乒乓球,不仅锻炼了肌肉,达到了左腿复健的目的,还增强了自己的身体平衡能力。
此次比赛,他有两个项目夺魁揽金。马海峰说:“男子单打比赛比较轻松,团体赛打得比较艰辛,高手很多。”
因为经常在一些乒乓球赛事上拿奖,令马海峰从来没有自卑感。他说:“残疾人一般都有自卑心理,社交圈子很小。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让残疾人运动员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体育赛事展现自我价值,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心,这是非常好的一次盛会。”(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方海鹰)
杨雨薇:夺金让家人骄傲
“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我看到了妈妈喜极而泣的样子。”9月9日,银川市代表队运动员杨雨薇接受记者采访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一天前,杨雨薇在女子竞速轮椅T51级别200米田径比赛中摘得金牌。
今年16岁的杨雨薇是灵武市职业高中的一名学生,出生时即被诊断为脊髓炎。“当时妈妈都崩溃了,可是她没有放弃,一直鼓励我不要自卑。”杨雨薇的爸爸是大货车司机,每天起早贪黑挣钱养家。杨雨薇说,父母的辛苦她都看在眼里。“宁夏残特奥运动会给了我一个报答父母的机会,是他们让我的脸上常带着微笑,我要拼尽全力拿金牌。”杨雨薇说,自己夺金还有一个动力,那就是替姐姐完成心愿。“姐姐和我一样,也因为脊髓炎不能站立,常年靠轮椅行走。姐姐这次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参加比赛,我就想一个人把姐姐渴望的那份荣誉争取来。”原来,夺金是为了成为家人的一道光,带给他们喜悦与荣耀,杨雨薇的一番话惹哭了周围的人。
今年年初,上高二的杨雨薇因为年龄小、身体素质好,被残特奥运动会教练员看中,选拔为残特奥运动会运动员,加入了在宁夏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的训练。
在宁夏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杨雨薇刻苦训练,努力提高成绩。经过半年的超强训练,杨雨薇终于来到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的比赛场上,而且一口气报了好几个项目。“这次运动会我报了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田径赛和一项团体赛,每个项目我都有把握拿金牌!”自信的杨雨薇“霸气”地说。
付出终得回报。继9月8日在女子竞速轮椅T51级别200米田径比赛中摘得一枚金牌后,9月9日上午,杨雨薇又在竞速轮椅T51级别400米比赛中收获一枚金牌。截至9月12日下午,杨雨薇完成了所有比赛项目,共拿到了4枚金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方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