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解新闻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化种植
沙坡头冷凉蔬菜热销海外
2025-11-13 08:47:20   
2025-11-13 08:47:20    来源:新消息报

初冬时节,中卫市沙坡头区的蔬菜生产线繁忙依旧,菜心、彩椒、韭菜等蔬菜正通过冷链物流跨越山海,走上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人们的餐桌。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从分散经营到品牌出海,沙坡头区通过产业升级、数字化管理和国际标准接轨,成功将冷凉蔬菜转化为热销的金字招牌。这条以市场为引领、品质为核心、科技为动力的现代化农业之路,正带领当地蔬菜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好水土孕育   高科技加持 

菜心7天“鲜”到马来西亚

走进沙坡头区东园镇谢滩村千亩蔬菜基地,满载着新鲜菜心的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即将前往深圳蛇口港,最终到达马来西亚,全程仅需7天时间。

修整菜心。

“中卫菜心色泽翠绿、质地鲜嫩,品质符合国际标准,马来西亚的客户今年已经3次追加订单。”中卫市六合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袁云峰表示。小小菜心正成为中卫打开国际蔬菜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今年1月至9月,中卫市出口冷凉蔬菜总额达3.78亿元,同比增长61%,出口势头持续向好。其中,沙坡头区蔬菜自营出口额占全市的90%以上,稳居宁夏22个县区之首。冷凉蔬菜何以热卖?答案在于沙坡头蔬菜从生产导向转为市场导向的深刻变革。

工人打包冷凉蔬菜。

沙坡头区地处北纬36度,拥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及黄河水灌溉便利等自然禀赋,为蔬菜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病虫害少、农残低,成就了其优良的品质。为实现蔬菜品质与国际标准接轨,沙坡头区系统推进产业升级,出台《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方案》等13项政策,累计投入2.18亿元,完成2727座老旧温室改造,降低农户转型成本与风险。同时,引进生态和谐型种植技术等先进土壤改良模式,推广应用24种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从生产源头保障蔬菜品质。

数字化管理从源头把控品质和安全。在沙坡头区镇罗镇数字种苗生产工厂,苗情监测摄像机24小时关注种苗状态,温湿度传感器根据室内情况自动调节,电子显示屏实时监控温室环境数据。“通过数字化管理,种苗农药施量减少25%,壮苗率达95%,总体效益增加了30%。”农业技术员葛鹏介绍。

同时,沙坡头区整合零散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沙坡头蔬菜”,统一标准和形象,并在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介,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

彩椒论色卖  农民腰包鼓 “

“五统一”标准保障品质

“丰收了!”11月4日,沙坡头区东园镇曹闸村种植大户韩刚站在自家蔬菜大棚里高兴地说。红彤彤、黄灿灿的彩椒如小灯笼般挂满枝头,工人们小心翼翼地采摘,按颜色分拣后整齐码放。

村民将过完秤的彩椒从车上搬下来。

沙坡头区产的彩椒颜色鲜亮、口感佳、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今年,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韩刚种了22棚彩椒,预计净利润突破20万元。“彩椒颜色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红的每公斤10元,黄的能卖到16元。”韩刚说。

如今,彩椒产业已成为沙坡头区蔬菜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该区围绕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建成中卫市沙坡头区彩椒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形成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2025年,沙坡头区出台彩椒扩规增效扶持政策,配套财政资金300万元,对彩椒种苗、新型肥料、技术服务、出口包装等关键环节给予精准扶持。在政策的激励下,东园、柔远、镇罗等乡镇逐步形成了“三镇一域”彩椒专业化生产格局,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在沙坡头区彩椒综合服务中心,前来交售彩椒的菜农络绎不绝。宁夏中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金华介绍,沙坡头彩椒硬度高、耐储运、口感好,在哈萨克斯坦市场十分走俏,今年第四季度预计出口量将达1400吨。

目前,沙坡头区已成功认证设施蔬菜出口生产基地530亩,全面建立彩椒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产品“生产可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保障彩椒品质与国际市场接轨。

沙坡头区现有彩椒种植温室1000座,该区全面落实“五统一”标准,每100座温室配备一名来自山东的技术员,分片驻点开展彩椒种植指导。该区还通过组织开展彩椒种植政策培训、发放产业政策宣传手册等,推广土壤改良(优)新技术,有效增强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产销一体化   出口“零等待” 

出海蔬菜品类已达18个

阳光透过东园镇韩闸村钢架拱棚的薄膜,将整片韭菜田映照得更加翠绿。种植户高文英手指翻飞间,一捆韭菜已利落扎好。“自从有了这大拱棚,干活真舒心!”她直起腰杆,身后是7座3.5米高的钢架拱棚。改造后的大棚不仅让旋耕机、运输车畅通无阻,更让她的韭菜品质有了叩响国际市场大门的底气。

技术员操作平板电脑就能管控5000平方米的种苗。

这场改变,源于沙坡头区紧扣宁夏“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布局的持续探索。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科技融入农业,在627座“沙坡头蔬菜”智慧农业示范棚里,温湿度传感器、卷帘控制器等设备几乎成了标配。传统农业正悄然转型——新品种应用率超过90%,新技术覆盖率达80%,专家团队携实用栽培技术走进田间地头,推动设施蔬菜向着“减药肥、抗病虫、精品质、增效益”的方向稳步前行。

为保障优质农产品顺利出口,沙坡头区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销一体化体系。通过“龙头企业+订单基地+农户+市场”创新模式,当地与百果园等新零售平台深度合作,精心引进符合长三角、京津冀等高端市场需求的6个特色品种。在1798亩直供基地里,口感番茄、水果乳瓜、羊肚菌等作物按统一标准培育,确保从田间到餐桌品质如一。

与此同时,一场出海行动正在加速。沙坡头区紧抓“一带一路”机遇,组织企业参加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中亚合作论坛等国际舞台,口感番茄、水果乳瓜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海外客商青睐。在海关部门“一企一策”的帮扶下,鲜活农产品查检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实现出口“零等待”。

自2011年首批菜心走出国门,14年间,沙坡头蔬菜的出口清单不断延长:彩椒、西蓝花、上海青、芥兰相继登场,今年又新增香菜、甜豆等品种。如今,18个品类的蔬菜正跨越山海,抵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阿联酋、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餐桌,年出口量达2.7万吨。

从智能大棚到国际餐桌,沙坡头蔬菜的出海之路越走越宽广。这片黄土地上的蔬菜产业,正通过“科技赋能、产销联动、国际开拓”三重奏,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见习记者 王强 杨月儿 文/图)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