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杨林帮忙上菜。
马文才在炒菜。
三营镇队球员在临时食堂吃饭。
周小文在临时食堂准备食材。
运动员在球场上奋力奔跑、挥汗如雨,每一场比赛都极其消耗体能,没有充足的伙食保障可不行。对于从西北内陆赶赴西南边陲的宁夏三营镇篮球队来说,不仅仅要克服水土不服,球员的饮食禁忌和风味习惯,更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然而,三营镇队的球员们并没有被困扰,他们每天都能按时吃上食材地道、口味正宗的手抓羊肉、大盘鸡、小炒肉等宁夏美食,还有红烧茄子、洋芋面、香草饼、炝拌萝卜等固原风味面点、配菜。有了“硬菜”和家乡味的加持,队员们体能充沛,再加上长期养成的不怕吃苦、勇敢拼搏的秉性,宁夏三营镇的“泥腿子”球队才能冲进全国“村BA”总决赛赛场,在如林强手中过关斩将,最终捧得季军奖杯。
那么,他们的“硬菜”从何而来?
4只羊、十几只鸡、200斤牛肉,还有各样蔬菜、大米、饼子、调料,以及大大小小的锅具灶具,这些都是热心球迷周小文、马文才、马亚勤从固原采购并带到贵州台盘村的。
这三人都是从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走出来的青年才俊。36岁的周小文9年前开始创业,创办了宁夏润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为人淳朴、热心公益的他,还通过资助困难学生等方式回报社会。同岁的马文才从事餐饮业多年,经验丰富、厨艺精湛。马亚勤今年35岁,在知名企业工作。
全国“村BA”西北赛区结束后,看到球技出众、拼劲十足的家乡球队闯入全国总决赛,周小文决定为球队做点什么。他和马文才、马亚勤商议,打算为球队解决伙食这个后顾之忧。
三人一拍即合。10月20日,周小文驱车从银川回到固原,第二天采购好各类食材,与马文才、马亚勤会合,晚上连夜出发。
“为了确保食材新鲜,羊是临走时才宰的,马文才是厨师出身,锅具灶具和调料都是他准备的。”周小文说。
21日晚,三人开着装满物资的皮卡车上路了,其间轮流驾驶,次日凌晨4时抵达四川巴中,短暂休整后再次启程,一路开到了贵州省台江县。
虽然和队员们同一天出发,但他们驾车跨越千余公里,还是比球队稍晚到达。为了不让大家饿肚子,几个人一下车就在当地接待单位协调的一间售楼部里忙活起来,一直折腾到半夜,三营镇队的临时食堂才搭建完毕。
第二天一早,队员们就在食堂吃上了香喷喷的早饭。此后,他们根据球队赛程安排和球员的饮食意愿及时调整菜谱,马亚勤还到当地市场采购了蔬菜和水果,确保让大家吃得可口、营养丰富。
每天吃完晚饭,三人就搭乘球队的大巴车一起到赛场,铆足劲给家乡球队助威。看着队员们在食堂里吃得津津有味,在赛场上打得生龙活虎,周小文高兴地说:“虽然每天都忙个不停,但看到咱们的队员都很争气,也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我们都觉得很值。”
周小文、马文才、马亚勤的举动经新消息报“宁夏观察”视频号等媒体报道后,网友纷纷点赞:这才是铁杆粉丝,真球迷!还有人说,他们是最攒劲的固原小伙!(记者 铁志平 高晓刚 武晓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