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接受采访。
近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继《白说》之后,与新闻1+1栏目组同仁共同出版了“说了不白说”的新作——《万事尽头,终将如意》。2月23日,本报记者与全国多家媒体就本书,对白岩松进行了网络采访。
白岩松在《1+1看巴西》栏目中对里约奥运的犀利评论深受网友好评,晋升“段子手”,成为“网红”,白岩松则在《万事尽头,终将如意》的序言中称:“不不不,我不是网红,我姓白,我是网白……”这本书中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视角,从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等多方面介绍了巴西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白岩松与巴西当地居民深入交流,屡次听闻当地民谚:万事走到尽头,终将尽如人意。白岩松也借此反思如何重获最简单的快乐。
“网白”白岩松,一个新闻人的AB面
在上一部心灵履历《白说》中,白岩松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间跨度长达15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树立了温暖发声、理性执言的形象。
而在2016年里约奥运之前,白岩松随栏目组一同深入探访巴西这个快乐的国度,奥运会上他的解说浸染了当地的热情奔放,解说词也是火爆网络,一夜之间变身国民段子手,受到千万网友转发与追捧,意见领袖的身份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一代“网红”。在《万事尽头,终将如意》中,他将犀利与奔放结合,以新闻1+1的代言人身份,向读者们勾勒出一块更立体的巴西版图。浅至地貌、文化、物产等的全方位概述,深至贫民窟、教育、种族等问题的深度探讨;大至历史、未来、环保等人类话题;小至快乐、暴力、足球等微观社会,都以“白眼”观察,力求“不白说”。
中国与巴西交往四十年反转
新书分享会上,白岩松与陈笃庆聊及很多两国间值得反思的细节。
前中国驻巴西大使陈笃庆曾说过:中巴两国建交以后的头十年,关系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有关部门对中国尚有些担心,怕影响到巴西国内的政局形式。1972年他接触过第一个经深圳罗湖来到中国的巴西旅游团,“团里还有人总担心在中国遇到不测。”他认为巴西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更为加强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把巴西人震了。我就收到过普通民众的来信,称赞北京奥运会。”
而40多年后的今天,得知白岩松将去里约报道奥运会的朋友都对他投以同情的目光——巴西乱,贫民区多,枪击案时有发生,安全堪忧;除了拖鞋,没什么可买;经济谈不上发达,高楼少,里约也没几条地铁。另一个反转是,两国建交初期,巴西还是贫油国,三分之二的石油靠进口,中国的石油虽不丰富,也出口支持巴西,巴西的铁矿石也大量向中国出口。“不过,现在却是倒过来,巴西每年向中国出口1000万吨石油,这对中国帮助很大。”
我们距离“天天过年”的快乐1.2万公里
距离中国1.2万公里,需要近30小时的飞机航程,而且没有直达航班的巴西,常被当地的华人称为“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巴西有那么多不如我们的地方,可为什么,那儿的每一个人好像都比我们快乐?”这是栏目组的困惑,也是白岩松的困惑。
节目组结束了巴西的长期探访后,白岩松时隔半年再度回忆:“巴西人的生活不复杂,在里约路边站一个小时,你看到的各种肤色,比你在世界其他地方一年看到的都要多。而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巴西相处得相当不错。快乐,像一种信仰,让这里的人们凝聚在一起,有钱没钱,天天过年。让我这外来客,羡慕着,又往往融不进去。”
白岩松叹服道,快乐其实很简单,然而,“复杂久了,想回到简单的快乐,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难。”《万事尽头,终将如意》一书中已经出版发行,栏目组仍对巴西这个快乐的国度持续关注。如20世纪40年代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的那句话:“巴西是未来之国。”也如库比契克总统所说:“在这座面向未来的城市里,一切都充满希望。”巴西的历史与现在,都已在书中,巴西的未来,待更多中国读者共睹。(记者 闫晶 /文)
白岩松快速问答
记:在去巴西之前,您最期待的是什么?白:我最担心的是很多人一提到巴西是俯视,我去巴西之前最期待的是空气、美女、快乐还有安全,因为几乎所有的人一听我要去巴西,立即表情变得特别同情,白哥去巴西利亚?我说是的,他们说也挺好的。我们突然冒出某种俯视的心态。如果说仰视是由于历史造成的曾经,那么俯视是心理造成的,我真的期待看一个真实的巴西,我不是第一次去巴西,两年前世界杯的时候去过巴西。
记:您在巴西的时候,家人和朋友可能很担心您的安全吧?
白:不是可能,是一定,因为去之前大家的同情的目光,举之前的例子,因为我曾经去过,我曾经处在大家想象的多么危险的境地之中,世界杯巴西1比7输给德国的时候我在巴西。输完没有多久,我的手机上不断地接到这个短信:“白老师惨了,暴乱了,已经开始出人命了,你一定要小心。”我说哪呢?我周围都是巴西人,当然很沮丧,但是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该提供服务提供服务。我说国内的人有点夸张了,把偶尔某一个事情当成了巴西1比7输给德国之后的巨大反应。我在巴西到处一片祥和,有沮丧,更多是无所谓。
记:除了民间的氛围,您写到巴西的足球学校里面,给年轻球员重要的课是人格教育,这个内容是什么?
白:大家忘了一个词,我们过去讲体育体育,什么叫“体育”?“体”后面还有“育”,足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内容,因此巴西、阿根廷等等这些国家足球踢得好,为什么要抓足球?不仅仅是为了得冠军,而是看到了足球拥有一种教育的力量,会把人整合成一个整体,不仅仅是散沙,你自己踢得再好,凑最好的人过来合唱,肯定演砸了,因为各自都想自己的调门,就得11个人,谁是主力谁是替补,队友犯了错误,你要去替他弥补。就像巴西的桑巴舞学校,也是既分离又合作,既要自己跳得好,但是也要有整体性的表演性,所以他们明白这个道理。
记:“万事尽头,终将如意”,是巴西的一句俗语,选这句话做标题的用意是什么?
白:当时奥运会开幕式在即,国内媒体报道人家办奥运会工期拖欠等,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到了巴西才知道,巴西有句名言是:“万事走到尽头,一定会尽如人意,如果今天没有尽如人意,说明还没有到尽头。”的确,当我到达的时候离奥运会开幕没有几天了,大沙滩上沙排的场地全是脚手架,一片狼藉,我跟大使都说,就这个?没想到没过几天,大布围上了,很漂亮,弄了一堆装饰布,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