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票房逆袭战胜多档剧情大片
核心提示
正在上映的“慰安妇”中国受害者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受到了极大关注,上映四天票房已经破了6100万元。该片前期没钱做宣传,却有“自来水”主动帮助推介,排片和人气一路走高。《二十二》的逆袭一方面证明这种对于历史抢救式的拍摄是有意义的,是中国人不应错过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好看的纪录片完全不输于剧情片,人们对于纪录片的态度正在扭转。
市场反响
排片逆袭,观众看完泪目
《二十二》是一部与数字有关的电影:拍摄时全国的“慰安妇”受害者在世人数为22人,到电影完成后仅存9人,而在上映的前两天,90岁的黄有良老人又传来去世的消息,目前这个群体只剩下8人。
终有一天,这个数字会变为零。好在还有机会能在影院看到《二十二》。这几天,这部没有明星和资本加持的纪录片就这样默默地“火”了,而在这背后,是人们对历史伤痛的铭记和正视。
在日军侵华期间,至少有20万名中国女性被迫沦为“慰安妇”。《二十二》是一部展现中国“慰安妇”受害者晚年生活的纪录片,由80后导演郭柯拍摄。和很多热闹的暑期档影片不同,该片的放映厅里是安静、肃穆的,静到连最轻微的抽泣和呼吸也能被听到。当片尾的字幕打出,观众仿佛被无形的手按在座位上,静静看着银幕上掠过的名字,没有人像往常那样急匆匆离场。
在上映前,片方希望能有1%的排片和20万的观影人次,如果换算成票房,差不多是600万元。但上映仅四天,影片的表现已经远超预期。上映第二天,《二十二》经历了最“梦幻”的48小时。在单日排片占比4.8%的不利情况下,票房占比达到了8.4%,最终拿下1311.57万的单日票房,成为国内首部单日票房破千万的纪录片。至17日下午8时,该片票房已经破了6100万元。同时,该片豆瓣评分高达9.0分。由于票房口碑双逆袭,不少院线人士表示会增加排片场次。
口碑助力
明星和观众都成“自来水”
用“火了”来形容《二十二》显然“过了”,但在刚过去的“世界慰安妇日”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两天里,它确实是关注度超越《战狼2》的“现象级影片”。这样一部没大牌明星、没资本运作、质感又略显粗糙的纪录片,凭什么?
或许这离不开那些明星“自来水”们的支持。上周日,冯小刚在微博曝光一封张歆艺写给他的信,张歆艺希望冯小刚在微博帮《二十二》做个推广,她在信中说道:“这部片子8月14日就要上映了,排片少,因为我资助的事,大家才有了讨论,有了媒体介入,我觉得不公平,片子本身值得关注,排片更应该被保护。”随后,现在炙手可热的吴京也转发微博,为影片做推荐。濮存昕、张一山、高伟光、吴刚、管虎……娱乐圈的小“半壁江山”也都自发推荐影片。
随着口碑发酵,不少普通观众也变身“自来水”。看过影片的观众大多表示,该片让大家对“慰安妇”历史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有观众表示,这部片子的处理方式正是我们面对伤痛历史时该持有的态度——不终日怨恨,但没有一刻忘记。还有网友分析:“这个片子其实和《战狼2》之所以那么受欢迎,还是有原因的,和平年代过久了,很多人都已经忘了中国人民受辱的历史,两部片子都唤醒了中国人该有的血性,勿忘国耻……”
导演回应
创作理念就是“去标签化”
对于取得这样的成绩,导演郭柯连声表示“没想到”。他的创作理念是“去标签化”:“不把她们当成‘慰安妇’,而是当成人。”所以,在影片中,观众看不到声嘶力竭的控诉,看不到血光淋漓的战争;有的只是适度靠近,真诚地交流和静静地聆听。
林爱兰参加过抗日游击队,回忆起被迫当慰安妇的日子,硬气地说,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拿刀砍死他。只有在提到母亲被日本鬼子绑住扔进河里时,她终于忍不住眼里的泪。
毛银梅本是韩国人,逃难到中国时被日军掳走,闲聊时说着流利的湖北方言,记得几句日语“请进”“请坐”,还会唱儿时学过的朝鲜族民谣《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你怎么忍心把我扔下,出门不到十里你就会想家。
李爱连在新婚之后被抓进慰安所,好不容易逃出来,却受人非议。丈夫说,是日本人抓你去的,不是你自己要去的。
她们不是被标签化的“慰安妇”,也不是背负重任的历史见证者,她们只是一群亲切可爱的人儿,生活该过还是得过。
片中出现最多的话是:“不提了,不提了。”“我记得一点,又不记得一点。”
遗忘是老人们平静生活的良方,铭记是我们的责任,刻不容缓。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二十二》的制作成本和宣发费用只有400万元,更一度陷入资金短缺。制作需要费用300万元,郭柯自己借了100万元、有人投资了100万元,但还差100万元,当时他发了一个朋友圈,表示母亲支持自己卖房子拍摄这部影片,演员张歆艺看到后,无偿借给他100万元。
郭柯说,如果这部电影有盈利,除去还债,收益部分都将捐赠给相关的“慰安妇”公益组织。
创造奇迹
战胜同期多部剧情大片
最近两年来,中国的剧情片少有佳作出现,但是几部纪录片却很精彩。《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们诞生在中国》《二十二》,这些作品收获了不俗的口碑。中国的纪录片在悄然成长,从一个不被认可、无人喝彩的边缘化地位,变得拥有越来越高的支持率。
上映4天来,《二十二》在口碑票房上战胜多部同期剧情片。17日的单日票房,《二十二》远高于《心理罪》《鲛珠传》等大投资剧情片。作为“九州系列”大IP的首部电影,被寄予厚望的《鲛珠传》投资过亿元,还有王大陆、张天爱、任达华等明星加盟,但豆瓣评分仅4.9分。面对《鲛珠传》这样的娱乐片,《二十二》胜在真实。前者是架空历史的玄幻题材,天马行空的想象迤逦背后是无处落地的虚空。后者则是真实历史的书写,在“慰安妇”题材背后是一段代代相传、无法忘怀的家国记忆,抗日战争史已经烙入每个中国人的记忆,而“慰安妇”更是其中极为惨痛的一部分。它所具备的力量是玄幻架空题材无法比拟的。人们对于《二十二》的追捧恰恰证明了年轻观众已经厌倦了国产片的胡编乱造,而是希望看到有诚意、有内容、有能力的作品。
预计18日,该片将超越《我们诞生在中国》6660万元的内地纪录片票房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