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视点
为宁夏文学中长篇小说“把脉”
2019-11-11 12:04:53   
2019-11-11 12:04:53    来源:新消息报

  众所周知,宁夏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最为强势,而中长篇小说却远不如短篇小说那样惹人注目。但是在宁夏文学评论家眼里,宁夏的中长篇小说创作从未停歇。

  11月7日,宁夏文艺评论创研基地在宁夏大学文萃校区成立,同天举办了宁夏中长篇小说作品研讨会。评论家牛学智、张富宝、许峰、王佐红、闫宏伟等分别就季栋梁的《锦绣记》、张学东的《阿基米德定律》、马金莲的《孤独树》、已故作家李进祥的《亚尔玛尼》等作品展开讨论。

  这几部中长篇是近两年来宁夏作家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季栋梁《锦绣记》以“我”与银娥为主,通过两条线索讲述了40多年中国人的进城史,写出了形形色色的进城者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求索;《阿基米德定律》塑造了“失足妇女”马娜与城市的漂泊者朱安身两个人物形象,作家以同情的目光扫描着弱者的生存背景和精神世界;《孤独树》则对留守儿童、婚变、校园暴力、城乡文明冲撞等现实问题予以文学关怀;《亚尔玛尼》将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现时与历史、魔幻与现实不动声色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乡土生活的时代侧影。

  各位评论家分别就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展开讨论,既有对作家创作风格的揭示,也有对作品不足之处的总结。如提到马金莲写作中的诗意,有评论家认为诗意的不足会带来作品的晦涩滞闷和气质不扬,诗意的盈余也会带来对深刻的消解、对力量的消解等问题。《锦绣记》中对城镇化前与城镇化后人物命运的处理陷于刻意的悲苦状态等等。

  虽然至今宁夏长篇小说还没有获得过有分量的国家级大奖,但是并不意味着宁夏作家写得不好。宁夏大学副校长,宁夏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郎伟教授结合其参与骏马奖、茅盾文学奖等评委的经历谈到,宁夏的某些长篇作品创作水平是“够得着”大奖的,他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的作品宣传力度不够。”,仅仅限于区内的推介还远远不够,要走出去。“让大家知道,宁夏文学不仅仅有短篇,还有中长篇。宁夏文学评论有必要将关注点转向中长篇创作。”

  据悉,宁夏文艺评论创研基地也着力宁夏作家和评论家提供精准服务,打造一个为宁夏作家提供作品研讨签名售书、评论家畅所欲言说真话的平台。

  宁夏的长篇小说在新世纪以后从数量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推出“金骆驼丛书”“新绿丛书”。从长篇小说的历史来看,上世纪80年代有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1983)、《习惯死亡》(1987)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张贤亮得风气之先率先发表长篇小说《我的菩提树》;随后的1996年,张武的《涡旋》和南台《一朝县令》出版;1998年到2000年,高耀山的系列长篇小说《风尘岁月》《激荡岁月》出版;2000年12月,马知遥的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出版,并荣获了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新世纪以后宁夏长篇小说真正意义上进入创作的小高潮,崛起的宁夏青年作家群是长篇小说创作的主力军,如陈继明、石舒清、郭文斌、季栋梁、张学东、李进祥等人。(记者  倪会智)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