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视点
保暖有方!原来古人这样御寒!
2021-01-11 16:33:42   
2021-01-11 16:33:42    来源:美术报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没有空调暖气电热毯的古代,古人们也不会让自己冻着的。

  不信吗?看一看这些有名的古画,绘声绘色地记录了古人御寒过冬的情景,是不是很有趣也颇有些借鉴意义呢?

清·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炭盆熏笼小火炉,棉衣棉袄小披风,保暖设备一样都不少,全都用起来!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冬景》局部

  老翁闲来无事,在苍竹高松之间游览,霎时,风雪袭人,童仆牵着驴子,引导主人回家,递上伞为其抵御风雪。

南宋·钱选《西湖吟趣图卷》局部

  寒冬腊月,不光大人冷,孩子也冷啊!小童一边手脚并用地烤火,一边抬头看向主人。

  梅花初绽,仙鹤立于后,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清·孙温 《红楼梦画册》

  大观园里的哥儿姐儿们,是从来不用担心取暖问题的。刚入冬不久,园子里就拿出了上好的炭。

  正是孩子们读书学诗的时候,火盆上的炭火烧起来,整个屋子都是暖和的。

清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

  装饰精美的手炉脚炉,大概是宫里的过冬必备单品了。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

  入冬,天气愈寒,嫔妃们久居深闺,华屋楼阁中,妇人闲聚一堂,赏画、赋诗、围炉、博古……

清·陈枚 《月曼清游图》踏雪寻诗

  妇人身披貂皮斗篷,携有鎏金手炉一只,汤婆子藏在袖中,双手交握侧身颔首。

清·佚名《雍正十二美人图》烘炉观雪

  乱云低薄暮 疾雪舞回风,冬天除了炭火,衣服是最最最重要的御寒物资,棉衣、貂皮都是冬季续命神器。

清 冷枚 《雪艳图》

  天冷了也要穿得美美哒,穿上新衣带上丫鬟,雪中赏花,要风度也要温度。

清《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腊月赏雪(局部)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北宋·赵佶《文会图》(局部)

  除了穿厚厚和揣手手,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估计就是围炉饮酒,相约雅集了。

  所以,古人御寒过冬的方式和心态,你学会了吗?

【编辑】:张玉婷
【责任编辑】:张玉婷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