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图片头条
彩绘兵马俑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穿龙袍?国际博物馆日展览为你揭晓
2021-05-19 17:08:55   
2021-05-19 17:08:55    来源:光明网

  彩绘兵马俑长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时穿了龙袍?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展览基于馆藏文物保护学术成果交流、科学技术手段揭示、文物艺术价值呈现的定位,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章节。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重要科研成果与代表性展品,梳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修复技术,展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展览自2021年5月18日至8月17日,展期3个月。

彩绘兵马俑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穿龙袍?国际博物馆日展览为你揭晓

  (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彩绘兵马俑、慈禧龙袍现场展出

  本次展览汇集10个省市、23家文博单位的50余件(套)文物及相关辅助展品,其中不乏国之重器,也有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有通过科学研究复原的精美复原件。

彩绘兵马俑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穿龙袍?国际博物馆日展览为你揭晓

  彩绘绿面跪射俑、彩绘紫衣御手俑

  其中,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兵马俑亮相现场。兵马俑表面原本施有明艳的彩绘,彩绘底层主要成分是生漆,制作工艺及对环境变化的剧烈反应导致其出土时迅速卷曲起翘而脱落,极难保存。新材料的研发结合特定的加固技术,得以使这些彩绘陶俑以本色示人。

  成都商业街战国船棺葬出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的“漆床”也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成都商业街船棺墓葬群出土了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船棺,以及数百件精美漆器,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此漆床出土时共45个构件,其中,部分构件被盗扰,饱水糟朽,结构脆弱。经过清洗消毒、加固脱水、干燥定形等技术处理,使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的漆床得以复原。

彩绘兵马俑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穿龙袍?国际博物馆日展览为你揭晓

  修复后女龙袍

彩绘兵马俑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穿龙袍?国际博物馆日展览为你揭晓

  漆床

  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来自清东陵。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保存较好的一处大型皇家陵园。1909 年,慈禧归葬定东陵,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是慈禧入殓所着最外层服饰。

  针对该龙袍的保存状况和病害特点,在修复过程中采用背衬加固,即选用与待修复文物风格相近的现代织物作为背衬材料,衬于破损部位下方,采用相应针法将文物与背衬缝合,最大程度恢复其形制。

  从碳化技术中感受科技魅力

  汪沟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一处拥有相当人口规模的区域性中心聚落,在该遗址出土的瓮棺中发现了碳化纺织品。这场展览也展出了郑州汪沟遗址瓮棺出土碳化丝绸。

  通过采用基于定制的多克隆丝蛋白抗体建立的微痕检测技术,工作人员对遗址瓮棺出土纺织品的纤维材质进行分析,可以确认其为丝织品。结合其他遗址发现,确切证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就开始育蚕制丝,而且当时丝织品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彩绘兵马俑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穿龙袍?国际博物馆日展览为你揭晓

  头盖骨附着织物照片

彩绘兵马俑什么样?慈禧太后下葬穿龙袍?国际博物馆日展览为你揭晓

  上山遗址出土碳化稻米

  同样能感受到科技考古力量的,还有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米。距今11000—8600年的上山文化,得名于浙江金华浦江县上山遗址。作为长江流域最早旷野遗址群,从一开始就出现密集的稻作证据,对探索人类走出洞穴和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实证。

  上山遗址的稻谷遗存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驯化初始证据。据C14测年可知,一万年前,水稻最早在中国开始被驯化。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丰富了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

  本次展览在展示方式上,力求强化科研学术资源、展示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方式,着力打造一个专家认可、公众喜欢的新型展览。展览还引入了增强现实(AR)技术,实现了展厅现场中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展示,并通过在线虚拟展示,实现展览的跨越时空。(记者 李政葳)

【编辑】:张玉婷
【责任编辑】:张玉婷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