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除了京剧,中国还有扬剧、吉剧?地方戏了解一下
2018-06-22 12:26:40   
2018-06-22 12:26: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对一部分人来说,“地方戏”三个字会比较陌生,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曾给人们带来无数欢乐。日前,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2014级多剧种班举行毕业公演,将扬剧、吉剧等地方戏带到观众眼前,也引起戏曲界对传承地方戏的讨论。

f0e9578a3b6447698a5031d509df1a69.jpg

资料图:桂剧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图为两名小学生戴上自己绘制的桂剧脸谱。林馨 摄

  什么是地方戏?它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如黄梅戏、淮剧、河北梆子、川剧、吕剧,是同流行全国的剧种(如京剧)相对而言的。一种地方戏,一般凝结着该地域的民风习俗,为当地人喜闻乐见。

  知名度比较高的,河南豫剧算一个。它又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中国地方戏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有常香玉等名家。《花木兰》选段的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亦曾传唱一时。

  无疑,地方戏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2017年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公布,截至本次普查标准时间2015年8月31日,全国共有剧种348个。其中分布区域在两个省区市以上(含)的剧种48个,分布区域仅限一个省区市的剧种300个。

02812b088b53440c9c8c033afec92958.jpg

  资料图: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图为北路戏表演者正在化妆 王东明 摄

  只不过,其中有些剧种传承形势不是特别乐观。前述普查成果显示,348个地方戏剧种,共107个剧种无国办团体,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其中70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另外,无任何演出团体,仅存数名艺人,有传承、偶有演出活动,未完全消亡的剧种有17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一段时间,地方戏的发展确实比较困难。”戏剧理论家、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说。

  傅谨一直关注地方戏传承问题,对地方戏发展境况是否乐观的问题,他觉得,要通过历史角度看待,“当时的情况下,其实不只是地方戏,很多传统文化都不是特别受重视”。

  但很快,情况就有所改观。傅谨介绍,《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下发后,很多地方戏被列为“非遗”,得到有效保护,“各地还纷纷举办针对地方戏的戏曲艺术节,唤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996e25b1a0df4863a810d106a8701a63.jpg

资料图:图为众多观众在台下欣赏“东北地方戏”。中新社发 刘长山 摄

  如傅谨所言,2013年,《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印发,从人才培养、院团发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扶持地方戏发展。

  傅谨表示,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现在那种“地方戏濒临衰亡境地”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根本逆转。

  “一说起来地方戏,大家可能觉着知名度不高,没什么关注。但像河北梆子什么的,最起码当地会有很多人看,是比较有市场的。”一位戏曲教师说,地方戏人才培养工作也做的不错,像陕西秦腔、河南豫剧等,都有专门的学校,中国戏曲学院有多剧种教学,“说地方戏仍濒临绝境,是不科学的”。

  那么,地方戏传承如何锦上添花?傅谨建议,关键在于挖掘、传承经典剧目,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排新戏上,想“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9a79a595fdb8402584f10c915d288915.jpg

  资料图:作为地方戏曲,敦煌曲子戏已经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戏曲中仍保留有敦煌遗书中的曲子词和曲调。 马良宝 摄

  “地方戏为什么有生命力?很大一个原因是其独具的文化内涵,即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傅谨认为,如果不挖掘传统,有的新戏拍出来,诚然是加入新的叙事方式、表演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关注度,但很可能失去地方戏应有的、最好的样子。

  但这并不是说,地方戏不能融入新元素。傅谨认为,传承地方戏,要建立文化自信,相信它们自身的文化魅力。

  “结合当下的情况挖掘传统,把高水平的剧目呈现在舞台上,就仍然能够征服观众,得到当代人的喜爱。”傅谨说。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晓秋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