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诸多益处,对人的成长影响至巨。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有两句诗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历史上的一流人物几乎都是博览群书之士。
书是良师益友。清人张潮《幽梦影》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书如朋友,朋友如书,完全是平等的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明代文学家陈继儒说:“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伏尔泰说:“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再次读这本书时,如同和旧友重逢。”雨果说:“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德伯里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都德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说:“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
书是居室。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讲到学问之道,称“《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臬,类书如橱柜,说部如庖湢井湮,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通过恰如其分的比喻,告诉读书人读书不可偏废之理。
书是精神食粮。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普希金说:“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西塞罗:“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书是月亮。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就好像是在门缝中看月亮,自己渺小,月亮又大又圆,觉得月亮很神奇。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就好像背着手在自家庭院中望月,对月亮充满亲切之感,充满着自信。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就好像在台上玩月,觉得月亮就在自己的把握之中,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所读书的内容相交融。(书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