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留住笔尖上的技艺
2019-01-05 07:12:39   
2019-01-05 07:12:39    来源:新华网

  1月1日,“一品斋”毛笔制作传承人江澄洁在仔细修整笔头。

  今年68岁的江澄洁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品斋”毛笔制作传承人,1978年,20多岁的江澄洁进入六安一品斋笔厂学徒,慢慢掌握了制笔的工艺。

  六安“一品斋”毛笔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因配锋齐健、吐墨均匀、刚柔适中、轻巧灵便深受国内外书画艺术家的青睐。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六安“一品斋”笔厂由盛转衰直至倒闭,包括江澄洁在内的制笔技术骨干转岗流失,“一品斋”毛笔逐渐消失,制作工艺濒临失传。

  2002年,江澄洁辞去合肥的工作回到六安,拿出所有积蓄购置制笔材料,力图恢复“一品斋”毛笔制作的全套工艺。“一品斋”毛笔制作共有梳毛、赶修、配锋、捏头、上胶等72道工序,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所有工序,困难重重,不少当年的老同事闲暇之余也过来帮忙,江澄洁得以将所有样笔的制作流程、尺寸等信息整理记录了下来。

  2015年,为拯救“一品斋”毛笔这一传统产业,六安市委、市政府支持成立了 “一品斋”毛笔展研中心,由江澄洁牵头,把“一品斋”毛笔制笔工艺进行整理保存并制作样笔,在江澄洁的努力下,“一品斋”全套200余款样笔已全部制成。

  目前,“皋城一品斋”已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新华网发(陈力 摄)

  1月1日,“一品斋”毛笔制作传承人江澄洁在给上胶后的笔头定型。

  1月1日,江澄洁用细线拴在笔头上拉伸为笔头上胶定型。

  1月1日,江澄洁在展示部分已经做成的样笔。

  1月1日,江澄洁在向青年书法爱好者介绍如何选择毛笔。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瞿学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