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安徽榔桥木梳:千年手工技艺老树开新花
2019-10-24 12:38:03   
2019-10-24 12:3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榔桥木梳中,用于迎亲嫁娶的喜梳。刘鸿鹤 摄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榔桥木梳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制品,其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至明清时代达到相对鼎盛,其中制作考究的黄杨木梳和枣木梳曾被皇宫大内采办为御用梳妆用具,因此又有“宫梳”的美誉。

图为保健木梳。刘鸿鹤 摄

  “榔桥木梳距今应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和我们地方的人文环境、生活习俗有关系。”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榔桥木梳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国华说,“榔桥木梳很好地把徽雕和木梳进行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做工细腻,造型别致,线条流畅,雕刻精美。”

  据介绍,制作一把传统榔桥木梳,需要经过选材、煮坯、开齿、雕刻、髹漆、抛光等二十八道工序。而木梳是否具有梳齿圆润光洁、不扎头皮、不拉头发等特点,手工做齿则成了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也是榔桥木梳制作工艺的特色所在。

吴国华正在制作榔桥木梳。 刘鸿鹤 摄

  “我们手工做梳齿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从齐口到隔间到剃齿方根,要十道工序。”吴国华说,“如果梳齿做得不好,那么就会拉头发、扎头皮,所以做齿是手工做梳子最讲究的一道工序,因为梳子的主要功能还是梳头。”

  在吴国华看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众群体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已消失不见,这让她很是担忧。为了能让榔桥木梳顺应时代的发展,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吴国华不仅开办木梳工厂,在传统木梳的基础上,开发了实用的保健木梳、美观的工艺木梳等产品,同时还开设了木梳博物馆,把木梳文化和制作技艺展示给大众。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