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宁夏美术界,石晶竹以画鸡闻名,有“西部鸡王”之美誉,艺术简历被收录在《当代画家辞典》《当代中国美术家名录》等著作中。石晶竹生于1941年,是土生土长的银川人,一生酷爱绘画,他笔下的雄鸡,姿态各异,妙趣横生。
4月4日,记者走进石晶竹家。年近八旬的老人精神很好,满头银发,气质儒雅。
石晶竹作画中。
刚进门,记者并没发现墙上挂有他的作品,直到他把记者带进另外一个房间——他的画室。画桌上宣纸和笔墨齐全,成品卷轴放在专门的储物柜中。他一幅幅展开,哇,基本全是鸡家族呀:有的站在石崖上打鸣,有的带着毛茸茸的小鸡散步寻食,有的盯住虫子蓄势待发,有的张开双翅扑击对手……公鸡身侧配以山石、琵琶、芭蕉、鲜花等,画面气韵流动,妙趣横生。让人想起了唐伯虎的《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石晶竹从小喜欢画画,经常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墙上、本子上、书上都被他画得满满的。上中学时,他跟美术老师丁钧到公园去画,画得最多的就是速写,过程中完全凭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画线条,找特征。高中毕业后,他分到银行工作,随后被派往山区,他仍然乐画不疲,见啥画啥。因为画画出名,他被调到宁夏豫剧团画幕布,最后调到自治区防疫站,直到退休。工作单位基本与画无关,但由于他的热爱和坚持,在每个单位都能画画,学画,他还在《朔方》和《宁夏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很多插画,积了厚厚一大本。退休后,他开始国画创作,临摹、研究中国画技法和意韵。长达四五十年的坚持不懈,眼力手力俱佳,转身用于国画,也是驾轻就熟。
《古镇新貌》 石晶竹
说起“西部鸡王”的雅号来,石晶竹爽快地笑了。那个年代都是自己养鸡,所以很熟悉鸡的特征。不知怎么的,就对画鸡着了迷,经常跑到乡下去观察公鸡的生活习性,琢磨公鸡的形态动作。他笔下的公鸡活灵活现,简而不单的翅膀、红艳灵动的鸡冠、明亮有神的双眼,将公鸡的英俊潇洒,威风凛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家高嵩评价石晶竹的作品“无一不生动,无一不鲜活,全经过了画家的意趣过滤,全是神情韵味的转化物。”画家周一新评价说:“晶竹先生笔下,百态雄鸡灵动潇洒……巍峨山川气势雄浑,可谓一派正大气象。”
《雄风》 石晶竹
石晶竹把自己的画法总结为“勾美”。记者请他现场作画,体会如何是“勾美”技艺。宣纸铺就,他先准确勾出公鸡的眼和嘴,然后用朱砂红揉、挑、勾,呈现出鸡冠。随后,他用水墨画鸡身,时淡时浓,提落之间,全是写意。等到该画鸡爪和小虫子时,他又慢下来,细描细绘。最后,他才给大公鸡点上双睛。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记者体会,“勾”是指整个作画过程,“美”是指对画面的整体意味。
临行,望着精神矍铄的老人,看着他笔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记者不由地感叹:画家与画气韵合一,传神达意。(记者 马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