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自己做的非洲鼓 打起来超快乐
2020-08-07 11:30:07   
2020-08-07 11:30:07    来源:银川晚报

  马添的快乐打鼓时光。

  给非洲鼓蒙皮!

  非洲鼓制作中。

  “玩它可以很随性,拍打出的声音其实也是内心的一种表达。”这是马添对非洲鼓的理解。在银川一家音乐俱乐部里,堆放着几十个成品非洲鼓,还有一些半成品,这里是马添教加工非洲鼓的地方,也是他生活中的乐园。

  “原来,打非洲鼓可以这么快乐”

  90后马添从2014年开始玩非洲鼓,已经6年时间了,并且已经成为TTM坚贝鼓学院在中国西北最年轻的基础导师,说起对非洲鼓着迷,马添回忆,是从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了。

  在宁夏大学音乐专业学习的几年里,马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期间接触了很多音乐形式,但让他和非洲鼓结缘,却是在2014年西部大漠音乐节上,当“浪荡绅士”乐队在演唱过程中,击打了一段非洲鼓节奏时,那枚小小的非洲鼓,唤醒了他所有的听觉感官。

  “它们在乐队表演中用了它,我第一次发现一个小小的鼓腔,能那么快乐,散发出那么大的音乐气场”,或许就是找着了这股劲儿,马添开始在网上查询这个乐器,接下来,凭着一些蛛丝马迹和机缘巧合,他认识了欧旭东,加入了他的非洲鼓鼓队,“第一次知道有种音乐形式叫曼丁。”

  马添是个安静的人,也不擅社交,但他一直记得自己从学校坐着102公交车,风雨无阻地和大家相约打鼓的日子。那时候,鼓队有波波、吴丹、李佳佳、王韦等七八个人,大家聚起来玩鼓也很随性,但每一次相聚都让马添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我喜欢他们,打起鼓来,彼此吸引,像陷入了同一高频能量场。”在大四的时候,马添还成立了一个名叫声动世界的打击乐社团,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打非洲鼓的快乐。

  做鼓可以让你更了解它

  玩上非洲鼓后,马添的兴趣与日俱增,为了让自己更好打鼓,“我就给自己找了个出口,干脆自己来做鼓,这样,你会更了解它”。

  2016年,马添跟着波波,做了第一个印尼鼓腔的非洲鼓,但是由于皮没上好,彻底失败了。不过他没有气馁,继续研究,直到现在,做了大概有20个颗非洲鼓。

  马添说,选鼓腔和蒙皮是做非洲手鼓最关键的环节,选材就是门大学问。“我的老师告诉我,一个好的非洲鼓,一定要用非洲的鼓腔,以及非洲的羊皮。”说着,马添就开始敲打俱乐部里已经做好的鼓,来以示区别。果然,用宁夏羊皮做的非洲鼓,鼓声稍许发闷,而用非洲羊皮做的鼓,鼓声清亮,一听这个声音,仿佛立马能嗅到非洲草原上的气息,听到长颈鹿踏着蹄子,款款跑来的声音,或许,这就是原始的声音。

  “与其说我在磨鼓不如说鼓在磨我”

  做一个好的非洲鼓,从挑选鼓腔的材料就开始了一场耐心之旅,整个过程,长达一两周的时间。马添说,其中巴拉凤、伊洛克、林克都是不错的鼓腔木材,然后就要开始收拾鼓腔,要打磨、抛光、上油,然后开始编绳扣,泡皮、蒙皮、调音、晾干、剪皮,再调音。

  “蒙皮这个环节,是最耗人精力的,却也最有趣。”马添说,因为鼓面的皮毛需要刮掉然后打磨,“稍不注意就刮破了,有时候,可能会用5张皮,才做成一面鼓。”每次制作陷入这个环节时,马添几乎会把自己锁在俱乐部里,一声不吭地折腾两三个小时,他说,这样的感觉像极了一场修行,“与其说我在磨鼓,不如说鼓在磨我。”

  而且,偶有意外,也会令人惊喜万分,“比如说,我给一个成员制鼓,刮鼓面的皮毛时,没有刻意为之,发现鼓面上出现一个清晰的人形,就干脆把它留着。还有一面鼓,发现在鼓边上的皮毛很好看,就没有剪掉,留下它,让整个鼓的造型像只小狐狸,还有点可爱。”

  马添做非洲鼓,只给真正热爱它的人做。他说,一个非洲鼓的材料不需要最贵,但一定要经常打,不打它就会很孤单,鼓的音色也没有那么好了。

  (记者 冯元春 文/图)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