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方热恋黄土大高原,我的笑和泪,我的肝与胆,不分不离也不弃,我的宁夏川……”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开幕式上,一首来自宁夏本土音乐唱作人马希尔的歌曲《我的宁夏川》,苍凉深情、荡气回肠,在现场迅速燃起了汹涌热浪。
马希尔,这位被称作“中国流行花儿第一人”的音乐人,将流行与花儿融合在一起,他把这种小众音乐带到大众面前,把西北腔“花儿”传递到更多的人群中。花儿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歌唱形式,洒脱不羁而高亢嘹亮,不懂大西北的人,很难读懂花儿的深情,就像一匹在草原驰骋的烈马,追逐西风,浩荡山河,唯有真正的骑手才能驾驭草原的骏马。而马希尔,就是驾驭这匹骏马的骑手,他把这批骏马带入到城市的上空,带入网络空间,犹如西北雄风吹入,给喧嚣都市带去嘹亮乡音。
马希尔的流行花儿则延续山乡的古老唱法,同时又赋予花儿流行音乐的元素,让花儿有了时代的生命力,被众多的年轻人喜爱传唱。他是全国首位将传统山花儿用现代流行元素诠释的唱作型歌手,被称为“中国流行花儿第一人”的同时,也被称为“西域歌王”。代表作品《尕妹妹》《阿哥的眼泪》《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的宁夏川》《口弦弦》《听到花儿就想家》等传唱不息,《听到花儿就想家》被评为“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单曲《尕妹妹》更是成为网络热歌。
马希尔生在固原市西吉县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的本名叫姬建辉,接触到花儿后,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和花儿更相近的名字。他的父母都喜欢唱秦腔,兄长是一位出色的吉他手,在家人影响下,马希尔年少时期就完成了音乐入门。
“我小学四年级时在西吉影剧院看了一部名叫《金镖黄天霸》的电影,其中的插曲《壮士情》的旋律对我的触动特别深,具体说不太清楚,但从那一刻,我开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我这辈子注定要和音乐结缘,这是长在我骨子里的东西。”回忆最初被音乐“击中”的场景,马希尔沉醉其中。
1995年进入西吉县文工团,马希尔以一名通俗歌手的身份和父辈们的秦腔戏一起下乡演出。许是遗传基因,马希尔有一把被风沙磨砺的好嗓子,歌曲在他喉咙的调教下,总是独有自己的特色。1998年,马希尔组建“人之初”电声乐队并担任乐队主唱,将自己的音乐理想付诸于行动。
年少总是爱追梦。2004年,马希尔离开家乡,开始了“北漂”生涯。他有一种隐隐的感觉:离开家乡,回望故乡才能更清晰地懂得故乡。北漂的日子苦不堪言,但他乐在其中。在北京马希尔接触到了各种音乐门类,也碰到了很多顶尖的音乐人,他们的音乐理念常常触动着马希尔。在这里他开始重新审视来自西北的花儿,整理挖掘宁夏本土山花儿,第一个尝试将传统山花儿与流行花儿相结合的唱作形式。2008年,在宁夏从事音乐创作的兄长给了他一首词《阿哥的眼泪》,看到这首词的第一眼,马希尔就被打动了,仿佛多年的积累在那一刻暴发了,他试着谱曲,与兄长共同创作了这首流行花儿《阿哥的眼泪》。带着这首《阿哥的眼泪》,马希尔闯荡乐坛,在2009年凭借单曲《阿哥的眼泪》获得第七届中国西部十二省民歌会宁夏赛区一等奖、十二省总决赛铜奖。乘胜追击,当年马希尔再次创作出自己的代表作品《尕妹妹》,巧妙融入了宁夏神秘花儿和西部神奇,受到网友好评。
创作的灵感一旦暴发,就不可收拾,此后,马希尔又先后创造、推出多首带有流行元素的花儿,有西域风情浓郁的《独一无二》,荡气回肠的《上新疆》,更有现代世人向往的六盘山神奇的《火石寨》,以及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歌《就恋这把土》等等。这些作品的编配全部采用现代流行特色的技巧,真正表现出西部音乐的豪气与朴实。
走过半生,归来依然是少年情怀。马希尔把花儿当成自己的“尕妹妹”,把浪漫和爱全部奉献给了流行。对此,马希尔说:“对于音乐这条路,我已经年过不惑,余生的时间都将用于花儿这份事业,把花儿带给更多的年轻人。”(记者 杨 娟 文/图)
马希尔在花儿歌会演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