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彭阳农民诗人曹兵:种庄稼也“种”文字
2023-11-20 07:36:19   
2023-11-20 07:36:19    来源:新消息报

QQ图片20231120071216.png

曹兵的房间堆满了书。

曹兵的家。

  曹兵,1975年生人,固原市彭阳县交岔乡关口村农民,也是坚持写作的诗人。

  他的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草堂》《诗歌月刊》,曾获诗歌征文奖和第五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第一本诗集《我在田野等风吹过》即将出版。

  近日,我们走进关口村,走近曹兵,看他在村道、在田间铺陈的星辰大海。

  一个农民的日常

  当漫山遍野的金色余晖水迹般缓缓退去,曹兵的心再次归于平静。

  他看着山脚下的田地,轻声说:“收了几天玉米,没时间写诗,还有那么多书没读呢!”

  天一黑,山里的风又凉了几分。曹兵躲进屋里不想出来,火炉的烟歪歪斜斜地流到屋外,演绎着他诗里的那句“唯有炊烟,怎么扶,也扶不上屋顶。”(曹兵:《炊烟》)

  如果不谈论诗,曹兵看起来和一个农民没有区别。

  10月中旬,30多亩玉米熟了,他把自己埋入田间,熟练地掰着玉米棒子,70多岁的老父亲是他唯一的帮手。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卖玉米的广告,价格却因为数天的阴雨几乎跌破成本,这让他对秋收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山坡上,老窑洞“睁”着漆黑的“眼睛”看着他们劳作,年迈的母亲正在里面生火做饭。

  干净的院子没有门和围墙,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靠墙停着,刚买的大葱还没来得及搬进屋。散养的几只鸡里里外外地跑着,那只披着一身雪白羽毛的大公鸡,高昂着头,见到陌生人,警惕地尾随。屋前有几棵高大的白杨树,落光了叶子,枝条又密又硬,护着卧在树杈上的几个鸟窝。屋后山坡上有很多山桃树,曹兵说,每到夏天,满山都是桃花。

  种庄稼,也“种”文字。当曹兵把粮食储存进粮仓,也把那些诗稿投进网络:“我的汗水和我一弯再弯的身子,没有第二个人看见。”(曹兵:《我的国》)

  他把这里的玉米、大风、夕阳、炊烟、牛羊、桃花、辣椒,都写进诗里。在最新的诗里,还有永远不会出现在村里的梅溪湖、白鹭。

  城市人谓之的田园风光,曹兵觉得这只是一个农民生活的日常。

  这段时间他又生出一个烦恼,手机写作太累,他想拉根网线买台电脑,无奈,但山下就他一户人家,这个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40岁迷迷糊糊开始写诗

  关口村是一个小山村,三四年前开始大力发展养牛业。

  曹兵也养过牛,但近些年父母日渐多病,没时间照顾牛,便陆续卖了。现在,只种庄稼。

  村部是一个稍微热闹的地方,离曹兵家约1公里,但除了去小卖部买东西,他很少去那里。大家聚在一起聊养牛养羊,他感觉无话可说,多半时间打个招呼就回家。

  回到那间堆满诗集的屋子,曹兵才觉得“有话可说”。和谁说话呢?和他自己。

  屋子不大,陈设很旧,因为狭小而莫名觉得暖和。诗集无言,一本压着一本,有新有旧,新到很多还没有拆封。作者有扎加耶夫斯基、米沃什、默温、陈先发、于坚、欧阳江河……“诗集一般发行量比较少,先‘抢’一本,放着慢慢看。”曹兵说,他最近在读美国诗人詹姆斯·赖特的诗集《再度唤醒世界》。

  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地成为诗人。谈起写诗的缘由,曹兵说是因为对文字的敏感。勉强上完初中,他外出打工,在工地上搬过砖,在深山里看过油井,还摆过地摊……六七年前,被命运“赶回”了村里。误打误撞进入一个诗歌群,最初只是静静欣赏,后来创作了几首“分行”。接着,迷迷糊糊开始写诗。

  那年,曹兵40岁。

  他说对于创作者,40岁成名者已成名,无好作品者已放弃,而他才刚刚学写诗。

  他之前爱喝酒,读书写诗后,迷上了网购图书。村里没有快递点,他就骑电动车去王洼镇取。现在赶上集市,他也会让村民帮忙把书带回来,“省下来的钱可以再买书。”

  村里的夜出奇地静,是读书写诗的最佳时刻。诗句很短,但读起来很“长”,他需要一句一句消化。很多想法会从不知名的地方疯长出来,让他产生很强的分享欲,他会把这些想法写出来,或者“滋养”成一首诗。这个过程,他称是“自己与自己”对话。和很多基层写作者一样,身边可以交流的对象几乎没有,与自己对话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很多时候,读书产生的无声喧嚣“吵”得曹兵难以入眠。打开房门,抬头是漫天星光,他觉得他拥有整个星辰大海。

  对于诗人的身份,曹兵说村里人“可能知道一些”,因为常有人问他,写诗能挣多少钱。

  其实关口村很多人知道他写诗。与村部隔着一条马路,有一个小面馆,常有人来此吃面。向来者问起曹兵,说当然知道他写诗,只是看不懂,而面馆老板娘平静地说,“我们干的不是一个行业么。”

  在村里,曹兵没有“粉丝”,即便是村里的大学生回来也不曾找他交流。唯一的一次,大概三四年前,一个大学生带着同学从彭阳县城辗转找到他,“采访”他写诗的事儿,并在家中留宿一晚。

  诗人的生活本不该被定义

  写了这么多年诗,第一本诗集终于要出版了。曹兵说他要感谢出版人马泽平。

  2020年,同心诗人马泽平刚到北京,在一家图书出版公司工作,爱好诗歌的他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曹兵的诗,觉得朴实又生动,很喜欢,加上同是宁夏老乡,就非常留意他的作品。后来,马泽平辗转联系到曹兵,为他策划出版诗集。遗憾的是,选题落空,但这事儿在他心里生了根。

  2022年11月,随着“外卖诗人”王计兵的火爆,马泽平又给出版社提交了一个策划方案,将包括王计兵、曹兵在内的四五位基层诗人“打包”出版。最终,有了曹兵的第一本诗集《我在田野等风吹过》。

  马泽平的执念不仅源于喜欢曹兵的诗。他说,在曹兵身上,总能看到朴实的、真挚的追求和坚持。“当我知道他一直坚持购买书籍,不停阅读,不断学习,肃然起敬。”

  曹兵的书确实很多,用他的话说,这几年买书花的钱,够买10头牛犊了。

  关口村落实“见犊补母”政策,村民养的牛生了牛犊,可以领到1000元补贴。鉴于此,曹兵说,“在村里,写诗不如养牛。”

  然而,写诗和养牛的“价值”显然不能放在同一个维度来对比。

  他决定,喜欢写诗就一如既往地写,写不了就养牛挣钱。

  诗人的生活本就不该被定义。曹兵说,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80岁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诗人奥利弗为了写诗,拿着微薄的薪水,完成一生的热爱。

  他希望用手中之笔,还原这片土地上普通人劳作的场景,这是他对这片土地最崇高的致敬。(记者 倪会智/文 乔新宇/图)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