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专栏
别了,乌什契
2016-12-05 13:12:54   
2016-12-05 13:12:54    来源:新消息报

宋国选

  题记:我出生在宁夏南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的精神食粮和物质生活一样单调贫乏。那时候家里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些旧报纸糊墙,没事儿我就贴墙边一篇一篇地看。记得有一篇文章是《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的小康之国》,已记不清楚文章具体写了什么,但的确是这篇文章,激发了我对外部世界的最初向往,也在冥冥之中让我和南斯拉夫结缘。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时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小小梦想,成了外交部的一名新干部。那时候我没有想过,多年以后,我会前往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工作。尽管南斯拉夫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已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和马其顿6个独立的国家。如今战争已结束多年,不过在前南各国行走,仍能耳闻目睹战争曾经带给前南各族人民的创伤,前南各国要实现民族和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行业内将去前南国家工作常驻的同志戏称为“南下干部”,借这个说法,我就将这组前南各国的行记称为“南行记”了。  

  乌什契(USCE)是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城市公园,我在即将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渐渐爱上了她。

  说是公园,其实是一片又一片的绿地和丛林。第一次来这里是一个深秋午后,感觉景色怡人,空气清新,以后有空便常来走走。从深秋到隆冬再到春回大地,在这里看夕阳看飞雪,看落叶缤纷看野草闲花,看秋水长天看灯火阑珊,对这个城市的眷恋和情愫慢慢在内心滋长。

  USCE在塞尔维亚语中意为河流交汇的地方,名符其实,公园恰好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交汇之处。我喜欢坐在萨瓦河一侧的路边长椅上,看长河如时光般缓缓东流,看大河对岸贝尔格莱德老城的光影变化。这座饱经风雨的城市,在历史上几十次毁于战火,又几十次浴火重生,了解她越多,越觉得她的厚重和沧桑,质朴和坚强。

  直到1918年一战结束前,我静坐沉思的地方仍然属于奥匈帝国,这个摇摇欲坠的二元帝国和新生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隔河而治。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点燃一战导火线。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萨瓦河上炮轰我对面的这座老城,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几乎从那时起,西方媒体便开始了对塞尔维亚民族的妖魔化,在很多西方人眼里,塞尔维亚人好战好斗,这样的妖魔化在波黑内战和科索沃战争期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了解了塞尔维亚的历史,接触了塞尔维亚人民之后,你会深深体会到,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可亲可敬、充满了悲情英雄主义的民族。

  有一首塞尔维亚歌曲让人动容:你会走过漫长的道路你将去往许多的地方

  请从这里摘一朵鲜花

  让每一个人看到她的美丽让全世界知道她的辉煌啊,这就是塞尔维亚

  英雄的墓碑述说着那时的辉煌

  是啊,英雄的墓碑述说着那时的辉煌!北约当年叫嚣要将塞尔维亚炸回石器时代,但却并未炸断这个民族的脊梁。坐在河边,看见右侧不远处横跨于萨瓦河上的布兰科大桥,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贝尔格莱德大学的师生们手牵手连成一条长龙,日夜守护着这条连接老贝、新贝的枢纽。今天,布兰科桥上车水马龙,坐在萨瓦河畔,听着河边酒吧里传出的音乐声,看着河边的自行车道上,孩子们踩着滑轮飞驰而过,情侣们躺在草地上窃窃私语,一切都那么美好,多么希望人类不再有战争和伤害。也许,经历过那么多战火洗礼的塞尔维亚人,对此更会有异于他人的深切渴望吧。

  离开塞尔维亚的前一天傍晚,我来到和乌什契隔河相望的卡莱梅格丹城堡。坐在城堡的断壁残垣上,俯瞰脚下多瑙河、萨瓦河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犹如新时代塞尔维亚民族前进的步伐。彩霞满天,河对岸的乌什契公园沐浴在圣洁的金色光辉中。公园往北的樱花大街上,是遭北约野蛮轰炸的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旧址,再往北,蓝色多瑙河之上,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大桥即将竣工。

  离开城堡的时候已是夜幕低垂,我一再回首,作别夜色中的乌什契……

  (宋国选,生于宁夏固原。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1998年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工作,先后供职于外交部西欧司、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使馆、外交部礼宾司、驻塞尔维亚使馆和外交部新闻司。)

【编辑】:
【责任编辑】:赵粉粉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