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妞妞读绘本的第13天,今天她读的故事是《月亮不见了》。”临睡前刷朋友圈,发现很多家长都会晒孩子读书的照片,附上的文字一般是“读书第几天”,“读的什么书”,有些细心的家长还会记录孩子读书所需的时间、提出的问题,甚至孩子读完书的感受。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看家长发的朋友圈,这些记录就是一份完整的儿童阅读报告。这种时下流行的阅读方式就是“打卡阅读”。
打卡阅读,让孩子爱上读书
“以前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玩手机和看电视,家里买了那么多故事书和绘本,但孩子都只有几分钟兴趣,翻一翻就搁到旁边了。这学期开学时,他们班同学妈妈把我拉进了一个阅读群,每天都要在群里晒孩子读书的照片、书的封面或者内页,有时还要用语音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我觉得这样读书非常好,尤其对于年纪小的孩子,他们会觉得和小伙伴一起读书就像在做游戏一样,每天到了看书的时间都很兴奋,看到其他小朋友的书,如果感兴趣也想去书店买回来。”一位幼儿园大班的妈妈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这些阅读群有的是书店组织的,有的是幼儿园或者小学老师组织的,还有的是家长自发组织的,一般都是免费性质,进入微信群之后,可以按照群里列出的书单读书,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来读书,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打卡报到”,就像上班打卡一样,看书也要打卡,以增强看书的仪式感。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家长,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这种读书方式能够制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便于分享,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也有家长觉得这种方式有些机械化,而且炫耀和晒娃的功利心似乎更重一些,违背了读书的初衷。
21天习惯养成,自我的约束和激励
比起孩子们在微信群里读书的热闹劲儿,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为自己定制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据了解,目前有很多记录读书的APP,可以记录每天读书的时长、所读的内容等,然后实时更新数据,可以晒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这种比拼有点像之前流行的“微信运动”中的晒步数,但这是一种脑力和毅力的竞赛。一位用打卡阅读成功培养阅读习惯的朋友建议大家这样做:
第一步,制定阅读计划。据说,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能够养成。所以阅读者可以先制定21天阅读计划,当完成以后,可以奖励自己一下,例如出去吃顿大餐,或者买件心仪的衣服。然后开始下一个21天计划,或者直接制定50天,甚至100天的阅读计划。
第二步,安排阅读时间。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每天学习工作那么繁忙,哪里还有时间来读书?要想培养阅读习惯,首先要固定阅读时间。例如早上6点到7点,这段时间,平时的你,或许在睡觉。但是如果你愿意早睡,做到早起,那就可以节省出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如果你是夜晚精神型的人,可以选择睡前阅读一小时,或者半小时,少玩手机,少刷朋友圈,时间就空出来了。
第三步,排除阅读干扰。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排除一切干扰。关闭网络、关闭QQ、微信、微博。如果自制力太差,可以选择关机,不然就开飞行模式。总之,做到阅读的时候心无旁骛。如果家里有孩子,最好选择孩子入睡后再开始阅读,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容易领悟到书中的精华。
第四步,制定阅读书目。提前做好阅读书单,时间单位可以是一周或者是一个月,可以按个人需要适当进行修改。书单的来源可以是去网上搜索,或者是朋友推荐,也可以去豆瓣上查找书单,评分较高,而且可以避免一些畅销书籍干扰。制定书单的时候最好能了解一下自己的偏好和阅读的目的,比如社交类、心理类、养生类还是科技类,有个大致的方向读起来就不会那么累。
第五步,写阅读体会。最好的时机是看完书以后马上写,这样对于书的内容会记忆比较深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白天阅读,晚上写阅读心得。经历一些事情,可能对于书中内容感悟较深。写完之后可以发朋友圈、微博,或者有道云笔记,之后查阅每天的阅读记录,非常有成就感的,也能从中看到自己通过阅读而变得成熟。(记者 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