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专栏
Mary与朱记饺子
马兰花开(一)
2017-05-08 11:10:12   
2017-05-08 11:10:12    来源:新消息报

  保险与人生,如露如潮,万语千言,只合细处、轻处、寻常处落笔。目之所观,心之所思,碎碎念念,皆有所记,柔然如斯。

  ——于“马兰花开”开栏吟泠

  公司门口有好几家小饭铺,午饭多半就近在这些小饭铺里匆匆解决。张家炸酱面馆,兼卖粉汤饺子和炒面,面带倦容的老板娘自己泡的酸菜,色香味俱全,很合我口。然而,再好的面食,天天吃,胃也会做出一番抗议。因之,眼光又落在另一家麻辣烫馆。同样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店面,同时进来十位吃客,店里就显得拥挤了。辛辣之物,偶尔为之,肺腑颇觉爽快过瘾,每月可做三两次调剂。倘若想吃米饭,则要过了上海东路和清和北街红绿灯交叉口,到那个十字路口东南角的“一家人”汉餐去,通常点一份醋溜白菜,或酸辣土豆丝——满满一大碟,一个人居然也能吃到光盘。土豆、白菜、萝卜,一直都是我的最爱,是百吃不厌的。隔着三四家门店,还有一家中卫蒿子面,以前常和Mary一起吃。自Mary跳槽后,自己就很少去那家吃饭了。每每走到这里,都会想起一株薰衣草般的Mary来。记得有个春天的早晨,她送给我一个紫色礼盒,居然是一对红玛瑙的耳环。原来,我不经意告诉她,原先那对绿松石耳环丢了一只,忙得也没时间去重买一副,细心的她,居然就记在心里,忙里偷闲,悄悄买了送我。她还说,换一副红色的戴吧,祝姐姐的业务红红火火……借她吉言,我的业务,果然一直是红红火火的。新的春天来的时候,她无声无息地走了。自那以后,我也很少到那家店里,去吃那好吃的蒿子面了。人如云,事如雨,藏在心里的一些暖暖的小情愫,仿佛一朵粉色的山桃花,被一场南风吹散了,只剩了一点粉白的模模糊糊的痕迹。不知匆忙度日的Mary,是否还记得同样匆忙度日的我?

  后来,我又发现楼下停车场北边新开的朱记饺子。同样小小的店面,同样面带倦意的老板娘——她顶多有30岁的样子,眉清目秀,素衣素裳,扎着一束马尾巴,负责招呼食客,收盘子收碗,兼顾倒水收款,眼光活泛,手脚利索,看着就让人喜欢。我喜欢吃她家的韭菜鸡蛋素饺,渐渐成了她家的老主顾。有时候忘了带包,漏掉饭钱,也可下次补清——她是浅浅地信任着我呢。有时候快递到了,而我不在公司时,快递小哥按照我的吩咐,也可径直将邮件送到朱记饺子,告诉老板娘说这是那个穿正装、佩戴司徽、留着披肩发的那个女食客的邮件,老板娘就帮我代收了——实话说,在她家吃饭很久了,我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且也不曾打问过她姓甚名谁,来自何方,想来,她应该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吧——说起来,与陌生人搭讪,应该是生意人的强项,而我居然不曾与她寒暄过这些。想来,她应该知道我的名字的,如果她看过快递单上不算潦草的字迹的话。比起张家炸酱面、麻辣烫馆和一家人汉餐,朱记饺子的店面因是新开的,感觉这里就温馨、雅致许多,这也是我喜欢在此消磨掉午间时光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木头桌时,小小的饺子铺子里,食客与食客的面孔,被白白的热汽遮住了,隔着桌子,变得混沌不清,以至于有陌生的食客,曾看走眼将我认作了他的旧人,而我也曾有过同样的失误呢。

  午间时光,是寻常的,也是匆匆的,积存着薄薄一层铅灰色的疲惫。清淡素简的食物,喂养了我的肉身,使我在阴晴不定的清和北街,迅速恢复体力与精力,将剩余的半个白昼,好端端地应对过去。这,好似是我的,也是每一个在午间的小饭铺里出没的一切人的功课。

  记得被对面的食客误认作旧人的那个有趣的午间,我随身带的那本书的第67页,写着这样的句子:在你劳动不息的时候,你确实爱了生命。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爱。怎样才是仁爱的工作呢?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这,同样是我的果蔬与食粮啊。

  作者简介:吟泠,女,宁夏贺兰县人,供职于新华保险宁夏分公司财富管理中心。著有短篇小说集《歌兰小令》《粉菩萨》《销魂曲》,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2008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及《散文选刊》。曾获第八次宁夏文学奖。2015《黄河文学》双年奖。宁夏作家协会会员,银川市作家协会会员,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29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吟泠)

【编辑】:
【责任编辑】:赵粉粉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