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专栏
“大运河第一码头”张家湾古镇将旧貌重现
2019-04-10 17:39:30   
2019-04-10 17:39:3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题:“大运河第一码头”张家湾古镇将旧貌重现

  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市,沿途滋养了京畿文化、海河文化等众多传统特色文化,培育涵养了沿线诸多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历史上曾是四方来贡、漕运物资的水路必经之地。被誉为“大运河第一码头”的张家湾历史悠久,曾是京杭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目前,张家湾古镇正在进行保护性修缮,不久将旧貌重现。

  运河边上的号子声

  “摇啦啦嘿……晃起来嘿……呦啦嘿……吆嘿……呦哇嘿……”直到现在,通州区大运河畔仍然时常响起一声声具有浓郁北京味道的运河号子。

  喊号子的人名叫赵义强,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人。他的父亲赵庆福,曾经是运河上的一名船工。去年底,被誉为“最后的领号人”的赵庆福去世。他的大儿子赵义强成了“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传承人。

  赵家世居通州永顺镇盐滩村,家中经营船帮。在运河盛行漕运的年代,赵庆福曾经跟船沿河而下,最远到过安徽。

  从起锚开始,扬帆、摇橹、拉纤一直到最后的靠岸卸货,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号子,一共有十三套。“漕运发达的时候,号子还更多些。”赵义强说,运河号子的特点可概括为“水稳号儿不急;词儿带通州味儿;北曲儿含南腔儿;闲号儿独一份儿。所谓闲号,就是指货船靠岸时船工休息,喊号人为了让大家放松并鼓舞士气喊出的号子。”

  从事财务工作的赵义强自从2017年退休后,就开始在一些学校讲授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并现场演绎“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的经典段落。到现在,他已经先后给13所学校讲授相关课程。“通州的孩子们喜欢运河文化,我就知足了。”

  根据学校不同,赵义强讲述的故事也不同。比如到了后南仓小学,赵义强就会从“后南仓”讲起。“这里曾经是粮仓,当时漕运兴盛,通州有很多这样的粮仓……”

  运河边的环境整治后,赵义强一家搬进了楼房。饭后散步时,他还会走到运河边,在那里喊上一套“运河号子”,仿佛还能看到父辈跑货船时的影子。

  蛟龙舞动承载百姓美好期望

  “运河边的龙,是蓝色的。”这是通州区运河边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指的是通州特有的“运河龙灯会”。

  每到过年过节,“运河龙灯会”就会舞起,这是当地一种特有的民间祈福方式。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龙灯会”传承人谢兆亮介绍,除了正月、二月二、三月三等年节之外,如遇旱、涝、病虫等灾害更要起会,祈求减少灾害、拯救生灵。“两条蛟龙舞动,承载着百姓美好的期望。”

  “每一个通州人,从小都在运河文化的熏陶中成长。”通州区民间艺术协会会长张政说,虽然运河的漕运功能已渐渐失去,运河文化却深深印在每一个通州人的心里。

  因为运河的存在,曾经的通州就像是北京的一个“纽带”,沟通着南方和北方。张政说,那时候南方的新鲜东西,总是最先出现在运河边的通州。在码头边,商人把货物卸下船,放到骆驼背上,再运往西北。

  “比如通州区的一些地名,贡院、官园,都是运河漕运兴盛带动通州兴盛后的产物。”张政说,没有运河,就没有通州。现在的通州孩子可能不了解运河的功能,但其实从未远离运河。

  “通州一半的文物都与运河有关”

  目前,北京市通州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36件。通州区文物所所长李自强说,至少一半以上的文物,都与大运河有关。

  比如现存中仓仓墙遗址,还能看到当年运河边粮仓的仓墙。其余的西仓、东仓、南仓,在地表以下还存有遗址。李自强说,粮仓都是官方为漕运所建。最初的通州城很小,后来把几座粮仓的范围纳入后,才最终形成明代通州古城的范围。此外,作为漕运终点,张家湾仍存有城门、城墙和城外的通运桥,这些都是运河留给通州的文物。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3月,北京市审议通过《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目前,北京市正在抓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相关建设工作。

  在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同时,通州区大力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目前,通州区正在重点打造运河古城、张家湾古城、漷县古城、路县古城四大片区,力争展现运河昔日风貌,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亲近运河、感受运河文化的需求。

  对于“大运河第一码头”张家湾古镇来说,目前古城遗址内的城墙两侧的杂草、杂物、土方已经得到清理,不久后将旧貌重现。此外,古镇内将建设张家湾博物馆,保护展示出土文物,全方位展示张家湾古镇的风采。(记者  李嘉瑞)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杨晓秋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