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专栏
传说中的贺兰山
2019-12-02 12:18:53   
2019-12-02 12:18:53    来源:银川晚报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历经20亿年沧桑巨变,从远古大洋深处崛起并一路走来的贺兰山,有着太多的蕴含和秘密,本身就像一卷翻不完的大书。而千百年来,在贺兰山下,也流传着许多与这座大山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它们也是贺兰山人文魅力的一部分。

  神马的故事

  “小时候听爷爷讲贺兰山的传说时,就觉得它太神秘,也太神圣了。”宁夏大学大四学生李桂童从大二开始,就一直在和几位同学做一个收集宁夏民间传说的课题项目,其中就包括与贺兰山有关的民间传说。

  她跟记者说起所收集的一个故事,是从一首曾在贺兰山下流传的民谣开始——“黄河万丈宽,黄河万里长。浪花连着天,波涛似虎狼。血盆口一张,吞没万顷粮。百姓遭了秧,空把眼泪淌。”

  李桂童说,相传很久以前,黄河泛滥成灾。大禹治水后在现在的黄河宁夏段派了一条黄龙守护,后来这条黄龙每逢腹中饥饿就要兴风作浪,涂炭生灵。不少人无奈之下搬到别处去了。话说有一个青年叫王田,父母在一次黄龙兴起的波浪中双双被吞入龙腹,王田哭诉无门发誓要斩黄龙为父母报仇。有一天,一位乡亲说这一带经常有一匹黑色神马在飞奔,若能找到这匹神马战胜黄龙,不但大仇可报,还能让这一方百姓再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听说了之后,立志要找到这匹神马。

  王田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神马后,手握青铜宝剑直向黄河奔去。经过一番大战,王田看准机会一剑砍去,老龙顿时身首两异。“传说中最后那匹追风神马因与老龙相斗气力用尽就卧在了黄河西岸,渐渐化作了一座山以阻河拦水,人们就叫它河拦山,后来改名为贺兰山。”

  拐杖斗黄沙

  李桂童说,虽然这些传说从史实的角度看“荒诞不经”,但却是贺兰山的神秘感和人文魅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希望自己能做完手头的这个项目,让这些魅力得以留存和继续。

  贺兰山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贺兰山下有一个大村落,村里有个青年人叫赫连,长得魁梧高大,射得一手好箭,整日在草原上放牧。有一天,赫连又去放牧,发现一个白胡子老汉口吐鲜血昏死在草原上,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拐杖。他忙把老汉救起来。白发老汉叹了口气说:“惭愧呀!我叫辛离子,我师弟名叫庚西子,我师父人称始祖,我们师兄弟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入门之时,师父分别送给我们两件宝物,送我的是这根拐杖,送给庚西子的是一个布袋。师父一再告诫庚西子不要为害一方。可有一次,师弟为小试牛刀,念咒语从布袋中放出风沙,把中原大地上的一个村落给埋了。师父知道后就把我二人双双赶出洞府。我师弟怀疑是我在师父面前搬弄是非,对我怀恨在心。三天前,我被他一响天雷打得口吐鲜血。幸亏我借土遁逃到了这里。”

  后来,庚西子追来时,赫连帮辛离子一起对付他,结果惹恼了庚西子。为保这里今后不受庚西子的黄沙侵害,辛离子把拐杖往天空一扔念道:“呜哩呼哩哈哩唏,变!”顷刻之间拐杖化作一座大山。这座大山东拒黄河蔓延泛滥,西挡风沙弥漫侵入。人们为了纪念赫连,就把这山起名赫连山,叫来叫去就叫成了贺兰山。

  李桂童说,关于贺兰山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目前还在一个个搜集和整理。

  贺兰山的一部分

  说起收集宁夏民间传说这个项目,李桂童说,其实困难挺多的,但她还是希望自己和同学能克服掉,一直坚持做下去。李桂童是固原人,小时候她听爷爷讲这些民间传说时,听几个小时也不觉得厌烦。李桂童觉得,收集和整理这些民间的口头传说,对于了解宁夏,甚至研究宁夏是很有必要的。

  宁夏文史专家吴忠礼先生之前负责编纂《贺兰山志》一书,在这本书中,就专门列出一章讲述贺兰山的逸闻趣事。吴忠礼说:“虽然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些逸闻趣事真真假假,说不清楚,但这些有趣的传说故事,也是贺兰山的一部分。”吴忠礼先生说,传说故事与地方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些传说中,能看到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也是传统思想的一种体现。这些传说也是了解当地民俗的重要部分。

  神秘的贺兰山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这些传说吸引着像李桂童这样的年轻人去搜集整理,也吸引着专家学者们去挖掘研究,贺兰山因这些传说更显生动,住在贺兰山下的人们,也因为这些故事,更加爱上这座大山。(记者 刘旭卓)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