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岁末年初的时刻,无意中我看到第一次给父母写的信,他们珍藏在橱柜最里面的木盒子里。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门,2008年秋天,我写了第一封家书。
爸妈:今天是周天,宿舍的伙伴们都去市里转了,我没有什么事情,一个人在宿舍了发呆。人一闲心里就觉得空虚得很。特别是我昨天又听到了一些风声,总觉得心神不定,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本来刚给你们写过信,可现在又想写了,除了给你说以外,再没有什么地方说了。
昨天,班里几个学生退学,他们说我们学校就业率不高,回去补习,来年再考。我也很犹豫,如果我退学了,补习一年就能考上一本大学吗?我不敢保证。想的我头疼,可我不能不想你们辛苦供我上学,要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该如何面对你们?哎,不管是真是假,我努力学习,毕竟现在的学习生活是很美满的,如果以后有遗憾,也许就叫做美中不足吧。
我们教导员说,“高行微言,所以修身”,要多读书,读经典。爸妈放心,我一定认真读书,不辜负你们!
这是我大一时给父母写的信。照理说上了大学应该高兴,上大学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可是我的信却充满忧虑与不安。
进入大学买书是一项重要开支,我当时的生活费显然不够用,每月四本书,怎么也得一百二三,在我眼里是个天文数字。那时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二百六十元,每个月十号,父亲准时打来。
一个月二百六十元,一天八元钱是不够的,还需勤工俭学。班上的同学大多数靠家里汇款,他们家里的汇款一般是一个月五百元到六百元之间,说真的,我有点羡慕他们。我过着清贫的大学生活,以学习为中心,虽然也有些青春的慌张和虚无,但总的来说,每天都在踏踏实实地上课,看书,去图书馆,完成作业,准备考试。尤其是第一年更单纯。我虽然二十岁了,也没有谈过恋爱,全部心思都在学习上,给父母写信也说的学习。
后来,我又写了一封家书。
爸妈: 你们带的棉衣我收到了,最近考试有些忙。昨天考完了病理学,终于松了一口气,抓紧时间处理一些杂事,马上迎接第二次考试高潮。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考了三门:解剖学、病理学、中医学,自我感觉良好。一直记着你说的“平常心、心常平、常平心”,我平时及时复习不敢有一丝松动。如果成绩优秀,还有奖学金呢。
说到病理学,上大学之前我听表姐讲过,也拿着书本学习过,差不多就是狗熊掰苞谷,一边掰一边丢,啥印象也没有。所以进大学后的病理学摸底考试,我竟然是班上最后一名。我感觉很丢人,暗暗使劲,还好记性好,很快就追上大家了!……爸妈,我一切都好,爱你们!
父亲一直叮嘱我“平常心、心常平、常平心”,要用平常心面对成功与失败。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记得小时候父亲常说我,怎么和林黛玉似的?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我那个时候还没有读过《红楼梦》不知道他说的是谁。父母亲希望把我培养成和哥哥姐姐一样能吃苦耐劳,而我只要捧起书来就可以忘掉全世界。
接到录取通知书,父亲将我叫到面前,递给我一台笔记本电脑以示奖励。令我大吃一惊的是这是当时最好的国产电脑,标价670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价值不菲,堪称金贵,我很清楚,这笔钱是我们全家一年四季劳动所得扣除穿衣吃饭费用之后的结余,却被父亲一次性消费了,用来奖励我上学。我尽管很清楚,也于心不忍,却不能拒绝。父亲将电脑递给我,说了至今我都铭记在心的话,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没有白学的,在哪里都能用上。家里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了,往后的路你自己走,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时光如梭,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永远都会记得,当时那般近距离地望着年迈的父亲,我无言以对,背过身子,沉默地走出屋子,我知道身后有一双深情孤苦的眼睛默默注视着我……(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