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艺术长廊
甘肃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2019-04-15 11:55:05   
2019-04-15 11:55: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14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4月14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展示他制作的大型傩面具盘古大神。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4月14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4月14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介绍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4月14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介绍他制作的钟馗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邵志权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