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艺术长廊
让太行古堡活起来
2019年晋城东西方古堡对话北京分会场活动侧记
2019-12-03 11:30:51   
2019-12-03 11:30:51    来源:山西日报

2019年晋城东西方古堡对话北京分会现场。 李斌 摄

  10月23日,北京科学出版社内的贝子弘旿府,明丽的阳光铺洒半院,两株老树半树青绿半树黄,晋城东西方古堡对话北京分会场在这里举行。

  近几年,为擦亮太行古堡这张“金”字招牌,晋城市不断打破地理和空间封闭,把太行古堡的故事讲给大山之外的人听。北京分会就是挖掘古堡内涵、讲好古堡故事、唱出晋城“好声音”的一次宣介之旅。

  “北京人知道的晋城古堡可能只有皇城相府,但太行古堡不仅仅如此,它是一个整体。当湘峪、郭峪、砥洎城、柳氏民居等一批古堡和皇城相府一样壮大、声名远播的时候,太行古堡才算真正迎来春天。”会议一开始,晋城市太行古堡研究院院长张建军开宗明义。他认为,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世界级的文物遗存,是晋城市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此次进京就是要“寻求专家指点”,不走弯路。

  作为标杆景区,皇城相府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门票收入过亿元,这是保护与开发的骄人成果。但其他古堡的保护与开发显然慢了半拍,亟待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必须思考出路,明确方向,科学规划。交流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倒箧倾囊,为太行古堡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发展指点迷津。

  “太行古堡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要永远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呢?”北京联合大学历史系主任顾军自问自答:古堡修缮要“保守”,避免保护性破坏。如果经济实力不够或者技术不够,宁可再放一放,千万别毁掉它,放着也是一景。

  古堡是太行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古堡的核心内涵,独特的文化展示着太行古堡群的独特精彩。“大家知道,太行古堡形成了农耕文化、科举文化、官宦文化、商业文化、防御文化的五位一体、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独特的古堡文化。”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金平认为,在保护和开发上要重视古堡的文化、经济、生态、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古堡申遗,他认为应由不同利益相关者构成评价主体,在共同语境下去理解、讨论和评价遗产价值,为太行古堡申遗提供学术支持。

  对此,晋城市古堡申遗首席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副所长苏航给出建议:古堡申遗应该细挖物质文化方面、非物质文化方面、精神与情感方面的真实价值。这些都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承载。并强调,充分考量、细细挖掘,才能展现古堡最大文化内涵。

  “太行古堡校地合作”是此次分会的又一重要内容。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平认为:眼下太行古堡的研究还很薄弱,校地携手开展课题研究,可以奠定扎实的资料基础,能够深入推进学术界对于太行古堡的综合研究。

  说起“校地合作”,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坦言,申遗工作已经启动一年,但因为之前对太行古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它的价值挖掘,尤其是文化历史内涵的挖掘还未形成体系。通过校地合作,借助专业的、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力量,对太行古堡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促进太行古堡的价值体系构建,是晋城人的共同期待。

  其实,在这之前,晋城市已同多所高校展开了多方位的战略合作:同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合作,推进了太行古堡的内涵和价值研究、太行古堡的品牌推广;同太原理工大学进行了古堡年代分期研究;同上海大学开展了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同中国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开启了高平开化寺壁画研究项目;同浙江大学合作对青莲寺塑像壁画数字化进行了保护研究等。

  未来,这些科研合作将为太行古堡的保护利用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及科学论证。就在这次会议上,晋城市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多所高校又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书。

  思想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远。解放思想就是善于学习、大胆合作、吸取经验、开阔视野的过程。4个小时的会议,众人边听边议、边思边悟,不时为精彩观点发出热烈掌声。相信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晋城人定将围绕东方古堡奏出一曲雄壮而恢宏的交响乐,把美妙的声音传遍世界!(李斌 刘树标 黄泽众)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