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书,我对它情有独钟,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绝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人书”。每本几角钱,类似于现在孩子所看的连环画或彩图绘本,因为既有插图又有文字,那时我们叫它“花书”,它点亮了我灰色的童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那时候的人们缺吃少穿,电视是新生事物,书本算是人们全部的精神食粮,大人看大书,小孩看小人书。三哥是个书迷,为我家积攒了数量可观的书,有《三侠五义》《大刀王五》《家》等小人书,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隋唐演义》等大书,这让我有足够的底气在小伙伴面前能以“文化人”的身份自居。上学时,有给我拿书包的,有给我给着吃馍的,都巴结我希望我为他们讲故事。我便摆出说书人的架子,天南海北云里雾里地胡说一气,有些故事是我看过的,有些是我瞎编的。三哥怕我乱看书影响学习,就把书藏得很严实,我只有趁他放松警惕时才能偷瞄几眼,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不料时间长了,还是被他逮了个正着,我再没有看到他的书。忽然有一天,他却慷慨地甩给我一本小人书,“把这本书好好看看,是名著!”我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浪子燕青》,我把那本小人书连着看了好多遍。
可惜到了后来,随着三哥出去打工将一些书借给别人,加上搬家丢失了一部分,我家的小人书渐渐失踪了。再后来,电视普及了,不知不觉中小人书像蒸发了一般,家家户户难见它的踪影。
再次有幸见到小人书,竟然是在去上海游览东方明珠,那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古迹文物,突然看到那些像是从土里挖出来却又散发着墨香的小人书时,我眼前豁然一亮,仿佛遇见了阔别已久的老朋友,又新奇又激动,思绪一下被拉回童年的时光,我深情地凝视着它们,希望找到一些熟悉的名字。
那薄薄的、黑白插图、小巧玲珑的小人书,俨然一幅小小的天地,在我的心中生了根,它永远闪耀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值得我怀念。(陈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