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艺术长廊
宁夏举办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活动
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
2024-02-01 10:14:43   
2024-02-01 10:14:43    来源:银川日报

《父子龙》扎染布艺公仔。

王永红创作的泥塑作品《唱大戏》。

  只需轻点一下,就能一览宁夏各地市202名非遗传承人创作的347件非遗作品,如果有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作品,还可以在线投票表达一份喜欢和支持……据统计,在两周时间里,2023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活动线上投票活动共积累总票数1104810余票,而活动访问量更是高达170万人次,这样的数据给了宁夏非遗传承人很大的鼓励,同时也是对宁夏优秀非遗作品的集中宣传,让人们看到了“宁夏非遗”更多的可能性。

  从线上到线下

  有粉丝的支持很激动

  说起这次线上投票活动,80后蜡染项目非遗传承人鱼颖很有感触,这次她参赛的3件蜡染作品分别是《星星的故乡》《父子龙》和《贺兰山岩画》,经过两周时间的投票,她的作品排名不断靠前,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通过参加线上活动,这段时间,我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联系我预定非遗产品的人也多了起来。”鱼颖说。

  随着线上投票活动的结束,“焕新彩·潮动宁夏”非遗创意作品展销暨非遗年货市集活动也拉开了帷幕,鱼颖带着自己的作品也来到现场,与市民面对面。这样的交流让她很兴奋,“以前也参加过非遗市集活动,但很多人都是‘偶遇式路过’,这次因为有了线上的宣传,有很多人专门来现场支持我的作品,这让我很感动。”

  尤其是造型趣味十足的龙爸和龙宝,不但完美体现了蜡染的技艺和特点,也为即将到来的龙年推出了富有童趣的年味伴手礼,很多市民纷纷驻足,和鱼颖交流作品的制作过程。当得知这一系列作品是鱼颖带领七位残疾人学员共同完成时,大家更是对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认可。鱼颖介绍:“《父子龙》布艺蜡染作品经多次设计调整版型已最终定版,并开始对乡村妇女进行手工缝制培训,最近已进入年货订单生产期,预计春节前将生产1000件上架销售。我们的蜡染作品,都是采用板蓝根的叶子——蓝草作为染料,使用传统扎染技法染制的纯棉面料缝制而成,天然环保有益健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不但是对蜡染文化的支持,更是对乡村女性们创业的支持。”

  设计巧思 充分体现在作品中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王永红对于线上投票这一形式也十分认同,她认为,线上投票是很好的宣传形式,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台,可以集中展示宁夏全区非遗传承人一年来的非遗创作成果,不但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同时对市民来说,也是集中了解宁夏非遗的渠道。

  为了参加这次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王永红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泥塑作品《唱大戏》,“老百姓坐在村口看戏的场景,台上演出的是《铡美案》,这出戏是秦腔代表性的剧目。”王永红介绍,这部泥塑作品由传统泥塑和原色陶塑相结合,台下是采用陶塑形式塑造村民们质朴的形象,尽量保持泥土的原色,而台上的戏装人物是采用传统泥彩塑的形式,“也就是咱们所说的三分塑七分彩来表现戏装人物,这样就有了台上台下之分,让原色陶塑和彩塑可以同一展台很自然地展示出来。”

  如此在主题定位和创作内容上的巧思,足见创作人的用心。而这样的巧思,在这次参加大赛的很多作品上都可以看到——由盐池剪纸非遗人高菊燕带来的8米长红色剪纸作品《闽宁协作结硕果 山海情深友谊长》,立意深刻,讲述了令人动容的闽宁故事;石嘴山面塑非遗人张高升设计的《西部游记》《烟火小镇》《纳福招财》《红船春风》《夜读春秋》《老子出关》等多个面塑作品技法成熟,构图新颖,让人印象深刻;而石嘴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鲁卫东的系列剪纸作品《石嘴山印象》也带着自己的巧思。

  用非遗作品讲好家乡故事

  《石嘴山印象》作品应用剪纸语言,生动反映五六十年代,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援建青年,为石嘴山三项建设奉献青春的场面,他们“战斗”过的城市、工厂,他们生活过的村落,乘坐的火车……都成了鲁卫东创作的灵感来源。“我父母就是1958年来到石嘴山电厂工作的,那时候我才1岁,所以这些画面是历史,也是我的童年记忆。”鲁卫东感慨地说,为了追忆那些过去的年华,这次自己便以《石嘴山印象》为主题进行创作,并且在呈现的效果上,将每一幅作品连起来,构成了颇有创意的连环画形式,于是,一张张怀旧的单色棕色宣纸上,记录了过去和现在无比生动的石嘴山,而这也是鲁卫东的用心所在——希望用剪纸语言讲好家乡故事。

  在当天的非遗年货市集上,鲁卫东被邀请上台现场送“春”,在他行云流水的动作下,一幅特别的“春”字剪纸作品在台上呈现出来,引来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更多热闹的非遗体验活动,也随即展开。当天,全区百余家代表性非遗项目参与展销,非遗创意大赛优秀作品和各色非遗好物琳琅满目,精彩非遗大戏粉墨登场,玻璃画、吹糖人、古法手工制香、马氏手掌画、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花灯制作技艺、蜡染、刺绣等传统非遗技艺齐聚一堂,现场的热闹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体验着非遗带给大家的文化盛宴。

  对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一级调研员万亚平介绍,为进一步挖掘黄河流域非遗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宁夏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筹全区非遗资源,自去年11月15日开始,持续到今年1月27日,开展了一系列创意活动,丰富的活动为宁夏非遗人提供了展示技艺的舞台,也让更多人看到“宁夏非遗”更多的可能性。(记者 王敏 文/图)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