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外界 -> 地方媒体看宁夏
一文读懂2018“宁夏蓝皮书”
2018-01-23 07:26:10   
2018-01-23 07:26:10    来源:新消息报

  看经济

  宁夏经济形势好于预期

  《宁夏经济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7年,我区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全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稳步提升,财政收支稳定增长,金融信贷趋于活跃。

  不过,根据分析,我区轻工业和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急剧下降,2017年宁夏工业经济中,轻工业增加值一反多年来平均15%左右的增速,呈迅速下降趋势,11月仅为2.6%;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速急剧下降,私营企业增加值仅增长4.2%。与此同时,我区房地产投资负增长。2017年前11个月,宁夏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8.8%、办公楼投资下降23.3%。

  2018年,我区基础设施等投资将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投资特别是轻工业投资将逐步回升,房地产投资可能实现小幅正增长,宁夏本地企业进出口额将显著增长。《报告》建议,宁夏必须增强经济质量优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应积极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促进银川都市圈中银川-石嘴山-吴忠-宁东基地等的城际一体化步伐,促进银川-贺兰-永宁组团、吴忠-青铜峡组团、大武口-平罗-惠农组团3个组团式大城市的同城化建设;应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等;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铁腕治理宁东基地等工业园区污染,保护黄河水环境,治理城市雾霾、农村面源污染等。

  看社会

  民生事业成绩斐然

  《宁夏社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分析我区社会发展总体态势时指出,审视宁夏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民生事业成绩斐然。

  在保障就业创业的大背景下,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9月,宁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81元,同比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4元,同比增长8.9%。通过推进综合医疗卫生改革,2017年1-9月,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幅度降至5.5%,远低于国家10%的要求。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6%和72.72%。通过构筑“平安宁夏”,2017年前10个月,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分别下降15.9%和3.2%,其中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电信诈骗案件立案数下降,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不过,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就业压力较大、教育发展不平衡、综合医改仍有需要破解的难题、社会保险支出压力与日俱增等问题。

  《报告》建议,我区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住房保障、医疗、教育等难题;提高财政对低收入家庭在社会保障领域内的支付水平,重点向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教育、住房等生活开支倾斜等。

  看法治

  法治宁夏建设稳步推进

  《宁夏法治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法治宁夏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公安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法治社会建设均取得显著成绩。

  2017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法规19件,其中制定4件、修订6件、修正7件、废止2件。我区通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领域法规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令法治信仰、守法意识日渐提升。

  《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2017年宁夏法治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但距离人民的要求和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法治宁夏还面临着国家安全、利益固化、经济风险及社会风险等诸多挑战。为此,《报告》建议,我区应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体制机制,改变政府立法、部门立法现状,保证立法反映人民意志,提高立法质量,推进良法善治;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推进政务公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从重视制度规范建设向重视制度法规实施转变。

  看住建

  新型城镇化是主线

  2018“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首次发布《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宁夏社科院首次与宁夏住建厅共同完成的报告,内容围绕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反映了公众关注的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方面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报告》提出,我区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重点在房地产、建筑业和市政公共事业中,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职能,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2017年,我区分别在银川、石嘴山、中卫、吴忠等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建成了15个市县数字化城管系统,“银川模式”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在居民住房保障方面,截至11月底,我区共争取中央财政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14.37亿元,配套和协调各项资金、补助、贷款等,完成了年度棚户区改造开工任务;截至11月底,全区共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63亿元,拉动商品住宅销售229万平方米,吴忠、石嘴山等地出台支持农民进城购房补助政策,协调农业银行发放“农民安家贷”6.21亿元,帮更多农村居民圆了“住房梦”。

  《报告》建议,宁夏仍需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在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并逐步向房屋租赁等二级市场和养老、旅游、文化等地产转型;配套完善宁夏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等,进一步明确和细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定位、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果;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绿色建筑,让居民的生活更加宜居安全。

  看反腐

  反腐倡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宁夏反腐倡廉建设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监察体制改革和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三大主题,并对2017年宁夏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总结。

  《报告》显示,2017年,全区查处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问题74起,问责处理13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人,组织处理96人,对4起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完成第一轮对司法厅等8个单位的巡视,发现并推动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问题86个,移交问题线索33件,其中涉及厅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20人;全区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06起,处理32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8人,先后10次对39起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

  2017年1-11月,全区纪检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5539件,处置问题线索5620件。严肃查处了吴万俊、陈延、董锋、司继涛、叶铁强、张湧、张八五严重违纪案件,对杨银学、王永忠、许学民、周舒立案审查,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我区还加大基层腐败治理,坚决遏制农村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问题。

  《报告》指出,2017年,宁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较大成绩,立案审查重要岗位正厅级干部数量在宁夏历史上是空前的,基层腐败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腐败存量大,增量下降趋势不明显,一些资源富集部门、关键岗位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基层腐败基数大,反弹度高,治理难度大。

  看生态

  生态立区要先行

  2017年6月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区空间规划将宁夏全域划定为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并以此统筹国土空间布局,管控开发建设行为。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均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目前,宁夏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在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面,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17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督察组对各地贯彻落实环保系列法律法规、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及大气、水、土壤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督查。2017年10月,我区启动涉及“小散乱污”企业、燃煤锅炉污染、高污染燃料销售使用、散煤销售使用排查等11项专项整治行动。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水利、国土、农业、环保、发改等部门协同治水的“部门共治圈”。我区还构建起包括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在内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廊道。

  《报告》建议,宁夏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实施严格的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环保相关法规制度体系、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等,把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宜居宜业的生态名片打造得更靓丽。

  看文化

  大文化扎根小省区

  根据《宁夏文化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2017年,宁夏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在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型智库建设、媒体深度融合、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事业持续全面稳定发展中亮点突出。

  2017年,我区全面推进宁夏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以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文化活动“清凉宁夏”“湖城之夏”“星海之夜”“农民艺术节”等品牌,推出1500场广场群众文化演出,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1600场以上,“戏曲进校园”演出585场;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群众100万人次以上……

  在文化产业方面,我区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以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通过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缓解文化企业资金瓶颈。

  《报告》提出,我区要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创作、对外文化交流等六方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从培育壮大各类文化企业、解决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与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间的矛盾、确立重点发展行业三方面,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记者 马骋 赵锐)

【编辑】:
【责任编辑】:马丽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