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祖国,我们向您报告】
戈敢:誓将苦瘠变丰饶
2019-08-02 13:37:50   来源:宁夏新闻网

戈敢:誓将苦瘠变丰饶

  65年前,一腔热血的江南小伙戈敢,做出了一件“果敢”的事:从丰饶美丽的江南来到荒凉落后的宁夏。那时的戈敢压根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对西北这片高天厚土爱入膏肓,竟然乐不思江南烟雨。

917_副本.jpg

1960年,戈敢(右一)和一起来支宁的同学合影。

  1954年,18岁的戈敢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江苏前往宁夏。从南到北,目的地越来越近,车窗外的绿色越来越少,最后是满眼苍黄,甚至泛白的盐碱滩,那种荒凉令人心生绝望。

  戈敢清楚的记得,火车经过同心附近时,有同学哭了。没有大家想象的塞外风情,到处是白花花的盐碱滩和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到宁夏后,戈敢被分配到农业建设第一师三团(后改为前进三场)。

  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自古以来因引黄灌溉而兴旺,但受长期大水漫灌和部分地区排水不畅等影响,宁夏土壤盐渍化问题也非常严重。当时的银川平原,没有太多的城市风貌,“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是这片地先前样貌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一片盐碱滩,激发了戈敢这批年轻人“誓把荒漠变良田”的决心,他们开始了艰难的盐碱地改良之路。

914_副本.jpg

  1963年,参加全区国营农牧场防除杂草技术会议的代表合影留念,最后一排左三为戈敢。

  从1956年到1962年,戈敢和同事们几乎把所有的方法都试了个遍,还先后赴河北唐山、辽宁盘锦考察。在此基础上,1962年戈敢与当时农业研究所的同事,对原有排水系统大胆进行改革:把条田由长改短、由宽改窄,排水沟加密、加深,田块由大改小,大大提高了排水洗盐效率。通过“挖沟排水”和“种稻洗盐”的方法,戈敢和同事们把改良和利用结合起来,开启了三十多年轰轰烈烈的盐碱地改良工作。

  今天,这片曾被划为“重度盐渍化”的地块上已难见白花花的碱霜,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908_副本.jpg

上世纪七十年代,戈敢(左一)和同事。

  从来到宁夏参加工作到退休,戈敢经历了多个工作单位,他在农场耕耘过,在农垦局工作过,也在农科院搞过研究,但无论哪个单位,都离不开“农业”二字。2000年戈敢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岗、离岗不离职,把自己的退休生涯继续奉献给了宁夏的农业科研事业。

  针对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戈敢长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专项调研。

901_副本.jpg

戈敢(左二)工作照。

  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农业发展是戈敢十分关注的问题。“当时老科协成立了调查组,我们研究发现,由单一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向种草养畜、农牧复合的生态农业转变,是最适合该地区发展的路子。”2002年,调研报告《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业发展研究》被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作为参阅文件,其中很多观点和对策建议被采纳,对推动中部干旱地区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910_副本.jpg

戈敢(左)工作照。

  弹指一挥,戈敢把超过一甲子的时光洒在了宁夏这片土地上,倾尽了人生最好的年华,收获了一生值得欣慰的硕果。

  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戈敢,平日里仍奔波在宁夏的山山水水之间。“搞了一辈子农业科技工作,根本歇不下来,闲着太不习惯了!”(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丽 实习生 赫晨曦/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912_副本.jpg

戈敢(左)工作照。

899_副本.jpg

2002年,戈敢参加行业会议。

DSC_0454_副本.jpg

83岁的戈敢,腰板硬朗,每周一大半的时间都奔波在宁夏的山水之间。赫晨曦 摄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任岚
   相关新闻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