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是个无声的大学校,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平台,成就了我的一生。”在《宁夏日报》创刊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宁夏日报社原总编室副主任、摄影美术部副主任,著名画家高学武回忆起在这里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正是报人那种一丝不苟的工作学习的态度,使得我练就了真功夫!”
高学武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剪报集。
工作时的高学武。
废品收购站的“土拨鼠”
报纸插图要求形象生动准确,形式活泼,构图优美,并且涉及面广,工农商学兵都要接触,高学武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到基层画速写,收集素材。
在那个交通条件滞后的时代,徒步和自行车是他主要的交通方式,为了搜集素材,他翻过山,趟过河,下过田,钻过井。上个世纪70年代,美术书籍极少,除了报纸很难找到其他参考资料,如饥似渴的高学武盯上了废品收购站,他常常去那里“寻宝”,有时一待就是大半天。“现在想来,那时自己就像个土拨鼠,把成堆的旧书刊翻过来倒过去地看,回家时变得灰头土脸。”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和不断积累,使得高学武的速写水平和造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接到紧急或重大任务时,他总是能从容不迫、圆满完成。
作品展。
执着初心实现人生追求
1981年末,高学武为《宁夏日报》画了一组宁夏五宝插图,反响不错。1982年,《工人日报》要发一个宣传宁夏的专版,宁夏五宝的内容需要配图,要求在《宁夏日报》五宝插图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经过几天的构思、绘制,高学武把五宝的整体构图做了改变,如期交稿,《工人日报》于1982年5月16日二版刊发。1983年国庆前,《人民日报》也要发宁夏专版,同样是五宝配图,要求还是重新创作。“那时没有素材库,没有图片集,只能靠平时观察和积累。”给《人民日报》配图,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高学武绞尽脑汁,日夜绘制,在形象、构图、布局上都做了改进,如期交稿,1983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二版刊发。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一次比一次要求高,高学武顶着压力高质量完成任务,然而见报的内容却找不到绘图人的名字。像这样无署名的栏头、插图,高学武不知道画了多少幅,没有稿费,没有奖金,有时甚至不算入自己的工作任务。高学武说,那时看到中央媒体登出自己作品却没有署名,心里多少有点遗憾,但一想到自己毕竟是为宣传宁夏做出了一份贡献,那种欣慰很快冲淡了遗憾。
三个版本的宁夏五宝插画。
改革开放后,高学武身边许多像他这样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下海经商去了,看到有些人越做越大,总有人怂恿他早点去下海挣钱。每到这时,高学武总会想起在宁夏日报社的灯下,秉笔描绘时代的自己,那一份对事业简单执着的坚守,对绘画艺术质朴纯粹的爱,才是他内心安定的所在,让他放不下离不开。2004年,高学武当选为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从1974年进入《宁夏日报》工作到退休,高学武用35年未变的初心,化作了一幅幅插图作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宁夏新闻网记者 秦文 杨泠然 文/图/视频)
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