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丁冬)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平罗县姚伏镇沙渠村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沙渠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
带头示范,书记好
沙渠6队建档立卡户曹慧娟有3个孩子,丈夫在外务工,今年各粮库均不在乡镇设点收粮,眼看邻居们陆续开着拖拉机把粮食卖掉了,自家的粮食却还堆在家里无人拉运,曹慧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解决群众卖粮难的问题,沙渠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家中无劳动力、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开展“一帮一免费运粮活动”。同时,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谈国伟以高于市场价0.03元的价格对村里困难群众的粮食进行收购。截至目前已收购20余户128吨。
“主题教育开展的好不好,衡量的标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容不得搞花架子。我是支部书记,我不带头谁带头,群众的问题办不好,我就对不起自己入党时发下的誓言,对不起群众叫我一声‘书记’。”沙渠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说道。
团结协作,班子好
村级领导班子在工作上能否团结协作、互相配合是基层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沙渠村严格执行村两委会制度,除了定期召开会议外,遇到村中的重大事项及问题,都要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力,认真推行农村党员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制度。村两委会不仅是民主集中体现,更是“两委”班子领导、决策、部署工作的智囊团和强大的力量支撑。
管理规范,作用好
为解决秋收农忙时节主题教育党员参学率低的问题,沙渠村制定分类管理法,针对在家党员,成立“沙渠村夜读班”,每周开展一次夜读;针对外出务工党员,每周进行1-2次微信送学,并通过“学习强国”APP实时关注党员学习情况;针对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9名老党员,由支部班子成员采取“一帮三”的工作措施,上门讲党课、念报纸。
班子成员为老党员上门念报纸
特色鲜明,成效好
到一线、下现场、察实情,沙渠村“两委”针对五排沟东旱田及稻田间农沟和庄点后排水支沟多年没有进行清淤,杂草众多、排水不畅,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立即召开支委会研究,由村主任杨卫国负责,调动机械,带领党员群众进行清淤,10月14日圆满完成清淤任务。
党员群众进行清淤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沙渠村村民对自家厕所的评价。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户户彻底告别了“露天坑”,厕所不仅干干净净,而且没有异味。针对改厕任务,沙渠村“两委”动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前完成了60户改厕任务。
为满足党员群众对理论宣讲通俗化、大众化的要求,沙渠村充分发挥本村人才资源,成立“沙渠村宣讲小分队”,走队入户,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义务宣讲10多场次,宣讲队成员们被党员群众亲切地称为“接地气的好老师”。
服务为民,形象好
今年9月,为解决“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问题,沙渠村“两委”班子积极联系贺兰县永胜饲草收购专业合作社,对全村4700亩水稻、1136亩玉米分别以每亩10元和80元价格收割并打包,既解决了“干部禁火跑断腿”的问题,又为群众节省了30余万元的成本。
贺兰县永胜饲草收购专业合作社收割水稻
“往年为稻草无人收担忧,经常和政府‘躲猫猫’烧秸秆,今年好了,村上为我们联系了饲草收购合作社,只需10块钱,‘水稻收割+秸秆打包’一条龙服务,让我们省心又省力。”沙渠村村民说道。
坚持问题导向,打造“五好党支部”,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这是沙渠村坚持的原则。围绕秸秆禁烧、农水建设、稻米销售、党员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沙渠村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责任人,整改落实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既下功夫解决具体问题,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又注重完善机制、长远考量,推动整改落实取得重要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