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3日在采访中了解到,银川部分餐饮从业者认为,放开“路边摊”经营、不再将其纳入文明城市测评是政府惠民利民、促进经济发展的好事,但建议应在确保食品及交通安全的情况下,有序规范地放开。
餐饮经营者冶先生过去也摆过路边摊,听说摆地摊不再列入文明城市测评,他觉得挺好。“以前是(城管)到处追着小摊贩跑,赚不到钱。”他建议,路边摊放开后,需要规划好,要有登记制度,餐饮从业者要有健康证,集中摆摊对城市卫生、食品安全等需要有序规范化的管理。
冶先生表示,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地摊经济”在连接大众日常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推动着餐饮业的快速回血。地摊经济对城市经济很好,对百姓创业,活跃促进城市经济都有益,是双赢。
另外一位餐饮从业者则表示,放开路边摊对百姓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购买更方便一些。但对公司化经营、缴纳过租金等费用的餐饮从业者来说,有可能因恶性竞争导致一定的不公平性。同时,在食品安全方面,比如路边烧烤摊会经营到很晚,可能带来扰民或其他治安隐患。如果是涉及占道经营,对交通安全也存在隐患。希望路边摊放开后能够有序集中管理,从路边摊的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食品来源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
多数餐饮从业者表示,放开路边摊是国家鼓励发展经济的惠民措施,可以促进更多人就业,但也需要关部门监管。目前,受疫情影响,很多大的餐饮企业都没有复工,不少餐饮从业者失去了谋生方式,路边摊放开的话,自己做个小生意,养活自己和家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路边摊贩表示,他们多年来和城管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虽然对放开路边摊的政策表示欢迎,但对其是否能顺利实施也表示出疑虑。
有识之士表示,恢复“地摊经济”不只是权宜之计,也是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城市需要整洁和良好秩序,更需要充足的活力。应对当下挑战,必须要用改革的思路激活民间创造力。(文字、视频剪辑制作:闫文丽 视频拍摄: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