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记者 马建宁 杨泠然 视频
6月17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黄河两岸是我家”主题采访组走进位于黄河岸边的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聚焦这里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在保护区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总书记提出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为我们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生态环保使命,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新贡献。”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普科科长郝丽波说。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044.34公顷。因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类型多样的生态子系统,保护区被誉为荒漠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动植物种类数量刷新纪录。截至目前,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485种,脊椎动物230种,昆虫类达到812种。
采访期间,记者邂逅了一些沙生植物,它们在冷热多变、干旱少雨、黄沙滚滚、寸草不生的严酷气候条件下,以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并以弱小的身躯挡住了风沙,让无垠荒漠变为一片绿洲。
它们是沙漠卫士,也是生态保护的最好见证,更是宁夏率先在全国实现沙漠化逆转的“功臣”。
大叶白麻:直立半灌木,高0.5-2.5米,一般高1米左右。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主要野生在盐碱荒地和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水田和湖泊周围。
白莎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株有臭味。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北部)及宁夏等省区。蒙古也有。生长于低海拔地区干山坡、草地、草原、荒漠草原、荒地、路旁及河岸沙滩上。白莎蒿枝条为固沙先锋植物种,是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荒漠、半荒漠地区晚秋和冬春特有的济困牧草,同时也是牧区燃料来源,种子可供食用。种子亦可榨油食用,嫩枝叶,有止咳、祛痰、平喘的功能。
刺槐:是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对水分条件很敏感,在地下水位过高、水分过多的地方生长缓慢,易诱发病害,造成植株烂根、枯梢甚至死亡,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沙质壤土、沙土或黏壤土,在中性土、酸性土、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性土上都可以正常生长。喜光,不耐庇荫,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
鹅绒藤:缠绕草本,主根圆柱状,长约20厘米,直径约5毫米,干后灰黄色;全株被短柔毛,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等区域。多生于沙地、河滩地、田埂、沟渠。可做中药。
蓼子朴:为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它的横走根状茎在沙土中蜿蜒,可以进行营养繁殖,随风飘荡,极易传播,遇条件适合,便可发芽,长成新的植株。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从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带,良好的固沙植物。由于耐干旱、易繁殖的特性,可供固沙的广泛采用。
蒙古岩黄耆:半灌木或小半灌木,高40-80厘米。根系发达,主根深长,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的草原地区,生于沿河或古河道沙地,是良好的饲料和固沙植物。
柠条锦鸡儿:灌木,有时小乔状,高1-4米,株丛高大,枝叶稠密,根系发达,具根瘤菌,不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好,而且枝干、种实的利用价值也较高,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及干草原地带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的重要树种。
忍冬:别称金银花,金银藤,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供药用,亦作观赏植物。忍冬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和气候的选择并不严格,以土层较厚的沙质壤土为最佳,山坡、梯田、地堰、堤坝、瘠薄的丘陵都可栽培。
沙冬青: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豆科,常绿灌木,高1-2m。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是中国北方干旱半荒漠地区分惟一的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是很有希望的水土保持、固沙、观赏和药用树种。目前,由于过度樵采,沙冬青群落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日趋缩小,若不加强保护,将面临着逐渐灭绝的危险。
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沙木蓼:蓼科,木蓼属直立灌木,高可达1.5米,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及陕西,蒙古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的流动沙丘低地及半固定沙丘。沙木蓼花稠而香,为良好的蜜源植物和固沙树种。
砂蓝刺头:又名火绒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高10-90m分布于我国内蒙古、东北、河北、河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较喜温暖,常生长于山坡砾石地、荒漠草原、黄土丘陵或河滩沙地。喜光,在植被覆盖度高的群落中难于生存。
梭梭:是藜科梭梭属植物,小乔木,高1-9米,树杆地径可达50厘米。树皮灰白色,木材坚而脆。在沙漠地区常形成大面积纯林,有固定沙丘作用,木材可作燃料。梭梭作为一种抗旱植物,可被饲用,而且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抗肿瘤、保肝、补肾、抗老年痴呆、抗辐射等功效。此外,由于梭梭根系发达,主根弯曲下伸,具有抗旱、耐高温、耐盐碱、耐风蚀、耐寒等诸多特性,因此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具有沙漠卫士之称,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
细枝岩黄耆(花棒):又名花子柴、花大姐、花柴、花秧子、花帽和牛尾梢等,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岩黄耆属落叶大灌木,高80-300厘米,最高可达5米。分布于我国西北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它耐干旱,抗风蚀,喜适度沙压,生长迅速,枝叶繁茂,萌桑力强,根系发达 。此外,花棒的花多,花期长,是极好的蜜源植物。种子含油量高,可食用;其木材是纸浆、纤维板和刨花板的优质原料,是固沙先锋植物,主要用于固沙林、沙漠公路防护林等。
胀果甘草: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有甜味,高50-150厘米,产中国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多生长于北温带低海拔地区的平原、山区或河谷,土壤多为沙质土,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中国沙棘: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米,高山沟谷可达18米,棘刺较多,分布于中国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中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
紫穗槐:落叶灌木,丛生,高1-4米。穗状花序常1至数个顶生和枝端腋生,紫穗槐喜欢干冷气候,在年均气温10℃至16℃,耐寒性强,耐干旱能力也很强,能在降水量200毫升左右地区生长,对光线要求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
圆头蒿:菊科、蒿属小灌木。生长在1000-2850米荒漠地区的流动、半流动或固定的沙丘上,也见生于干旱的荒坡上。耐沙埋、抗风蚀、耐贫瘠、较抗旱。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西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等地。
(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马建宁 祁瀛涛 杨泠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