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读书随笔|3万年前有老虎在贺兰山活动
2022-02-25 18:14:55   
2022-02-25 18:14:55    来源:宁夏新闻网

  虎,百兽之王。《说文解字》解释“虎”为“山兽之君”。虎与宁夏渊源久远。

  宁夏最早的志书、明代宣德《宁夏志》以及清代《乾隆宁夏府志》记载,在宁夏“物产”中,兽类有23种,其中就有虎。

  上述文字,来自已故贺兰山岩画研究专家贺吉德先生的研究内容,其夫人丁玉芳在贺吉德先生去世一周年时整理出版了《贺兰山岩画百题》(2012年出版)一书。

IMG_20220224_204342_副本.jpg

贺吉德《贺兰山岩画百题》

  《贺兰山岩画百题》 专业文献值得分享

  贺吉德,1945年出生,2011年去世。原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主任。记者在《贺兰山岩画百题》书中看到,贺吉德先生认为虎的出没,不仅为研究贺兰山地区在远古时代至晚近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为原始先民在贺兰山创作大量以虎为题材的岩画,找到了动物考古学上的依据。

  虎岩画出现在宁夏不是偶然

  岩画,是人类早期的视觉表达,是人类早期以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在文字发明前记录了人类史前文明的踪迹。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过数万年的更迭变迁,清晰地遗留下来。

  虎,出现在宁夏贺兰山岩画中有24幅,在宁夏北山岩画中有8幅。北魏(公元386-543年)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贺兰山虎岩画的文字,所谓“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可见贺兰山以虎为题材的岩画,时代早,分布也广。

mmexport1645764240870.jpg

贺兰山岩画

  远古时代,贺兰山地区就有老虎出没

  老虎作为一种常见的食肉动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贺兰山地区有老虎出没,佐证来自《贺兰山岩画百题》书中记述的30多年前的一个考古发现。

  1988年11月,在贺兰山东麓惠农县西河桥村第四纪晚更新世的红色砂质黏土层中,发现了古生物化石群。1990年、1999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对西河桥古生物化石进行了两次发掘。在96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52具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就有老虎化石,另外还有犀牛、大象、野猪、大角鹿、羚羊、猎豹、狼等动物化石,经专家鉴定,距今3万—1.5万年。这就是说,早在1.5万—3万年前,就有老虎活动在贺兰山地区。

IMG_20220225_140142_edit_100852064753360.jpg

《贺兰山岩画百题》书中关于贺兰山岩画的记述

  虎岩画对后世艺术家审美的影响

  虎年到来,宁夏的艺术家们纷纷画虎分享,在他们的画中,隐约看到贺兰山虎岩画的影子。

  贺兰山岩画中的虎,有一只遗留保存完好的精品虎——镇山虎,与商周青铜器上虎形象的纹样极为相似。

  贺吉德先生考证:在贺兰口沟口外北面的东坡上,有一块从山体上滑落下来的大石头,上面凿刻着一幅面向北方的虎岩画,被当地山民称为“镇山虎”。这只老虎,仰头、挺胸、卷尾,身体硕壮,以旋涡纹勾画其前胸和后腿的肌肉,用曲线、斜线、折线刻画其身上的斑纹,线槽繁复,造型华美,与商周青铜器上的虎纹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虎大张其口、利牙外露的形态处理,与西周铜镜上的虎口刻画毫无二致。

mmexport0932042c0f1c00b584cda4f89d50ea78_1645764.jpeg

中国印象岩画开创者张学智创作。

  虎年春节,中国印象岩画开创者张学智先生用自己印象岩画的独特艺术表现语言,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创作了独特的吉祥福虎系列和上山虎、下山虎、卧虎等多种不同形态和造型的虎画。他创作的《镇山虎》曾作为国礼被约旦国王收藏。

mmexport1645764459893_副本.jpg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任振斌创作。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任振斌创作的六盘山木版年画《猛虎雄威》,线条刻画准确有力,尤其旋涡纹勾画后腿、腹部,似刀凿斧刻,过目难忘。 

  掩卷回首,数万年前的岩画是人类文化遗产的见证,今天,它不仅告诉我们3万年前有老虎在贺兰山活动,而且还滋养着宁夏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丰富的作品。(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石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