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任务时勤于思考,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正是这种敢想敢干的性格,让海兵在每一项工作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尤其是在担任原州张易镇人武部长兼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一职时,他将这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阵地建设融入红色基因 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有模有范
海兵的任职履历记载的都是基层工作故事。大学毕业后,他在寨科乡工作了5年,直到2020年3月,一纸调令让海兵成为张易镇人武部部长,并兼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当时,全国各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都在筹建阶段,如何创建?建成什么样都没有可借鉴的模板。海兵开始仔细研究宁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并围绕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实体化运转、精准化服务”目标,着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创建工作。
服务退役军人,一定要摸清每一位退役军人的实际情况。海兵从收集的资料中了解到张易镇在册退役军人共有488人,而这488人的具体情况并不明晰。海兵带着工作人员走村进户调查每一位在册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没想到,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困难重重。早在2015年之前,张易镇因移民搬迁将原来的22个行政村合并成15个行政村,部分退役军人的档案联系方式虽然留在张易镇,但本人却早已搬离张易镇到别的地方生活。还有部分退役军人原来生活的村庄因移民搬迁与其他村庄合并换了村名,海兵只好寻本溯源,找到原来21个行政村的村干部,一路打听寻找,终于补齐了张易镇488名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为他们建立了“一人一档”,并针对否常住张易镇、是不是党员、有无稳定的工作、擅长哪些技能等特点对张易镇的所有退役军人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从接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开始,海兵认为,退役军人曾经有过远大抱负和职业尊严,一定要创建一个好的服务环境,让退役军人有归属感。为此,除了上级安排的具体要求外,海兵还将张易镇的红色基因融入阵地建设中。他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了解到红军翻越六盘山时,曾在张易镇发生过3次小规模的战斗,3名红军战士牺牲后永远长眠在了莲花沟。他对这段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通过革命故事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奋进新时代。并积极争取到张易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通过“便民”为先的工作思路,将退役军人服务站建在民生服务中心,设置专门业务窗口,配备标准化办公设备,安排专人坐班办理业务;并设置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微信公众号,让退役军人扫码就能了解到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并公布四项工作制度,公示服务站组织架构,设置政策宣传栏,布设军旅色彩便民桌椅,真正使便民成为退役军人服务的第一要务。同时以“红色”为主要色彩基调,建成近50平方米的专用退役军人接待室,突出红军在张易镇毛庄村莲花沟翻越六盘山,并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十大英模”为内容设置文化走廊,布设20平方米专题红色文化墙,感召退役军人始终向模范看齐,跟随党的步伐前进,真正做到“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并以“关怀”为要素,设置了退役军人心理疏导室、电子阅览室和活动室,配备电脑、图书和文娱等器材,布设图书墙和心理暗示标语、“闪闪红星”荣誉墙,帮助和引导新入伍人员和退役军人顺利转变身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走向新生活、迈上新征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在成立的同时,成立了15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面推进各项服务工作落实,赢得辖区退役军人和各级退役军人事务主管部门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
组织体系平衡两种力量 为迎新送退军人搭建连心桥
基层人武部的主要工作是给部队输送新生力量,而退役军人服务站是服务离开部队的“老兵”,海兵为自己担负的这份责任感到很自豪。他开始不断思考如何把这两种职责结合起来,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好。
海兵清楚,张易镇是兵员输送大镇,只有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才能确保征兵工作顺利进行。他开始从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争取镇党委支持,配备1名专职、2名兼职事业编制干部负责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并抽调司法所兼职干部1名,具体负责退役军人心理疏导,在司法所挂牌“张易镇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牵头建立15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均配备兼职干部1名,使干部配备充实有力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
2021年初,张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刚刚完成,海兵就接到一个来自新疆的陌生电话,对方表示自己是一名70多岁的退役老兵,在新疆生活多年,现在特别想念50年前和自己一起从张易参军的老战友。对此,张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不敢怠慢,立即为这个叫黄新民的老人寻找老战友,可老人吐字发音不准,而且提供的都是战友当年的乳名,年龄信息也不够精准,给寻找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海兵经过多次走访打听,将获知的消息反馈给黄新民老人,向他求证所寻战友的官方姓名,并从近40个同音不同字的人名中逐一排查,最终确定有5位老人是黄新民要找的战友,帮助他们建立了联系方式。黄新民回到家乡张易镇看望老战友时,专程来到张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对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感谢。
这份信任让海兵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方向。他决定将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和武装工作齐抓共进。把退役军人作为武装工作的骨干力量,在2021年张易镇基干民兵中退伍军人占比名列原州区第一名;在基干民兵点验大会上,退役军人到位率达到了100%;在纪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军地联合应急救援演练中,张易镇委派的四名基干民兵均为退役军人,在演练中得到良好评价。同时,在退役军人返乡第一时间和新兵输送前期,海兵及时组织退役军人和新入伍人员在心理疏导室接受心理疏导,以“从这里送走新兵,帮他们握起钢枪保家卫国;在这里迎接老兵,助他们脱下戎装走进生活”的理念,及时疏导退役军人情绪并缓解新兵役前焦虑感,引导退役军人积极转变心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他还指导各服务站全面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个人信息、生活状况、优抚待遇等基本信息采集工作,按照“一人一策”要求,为困难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人员培训,建立就业信息库,组织退役军人参加专场招聘会,推荐退役军人上岗就业。建立“张易镇退役军人之家”微信群,不定期向退役军人推送招聘信息,着力破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难题。
从化解矛盾到榜样引领 退役军人精神面貌有光芒
从事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两年来,海兵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把张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成“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他不断加强与司法所对接,定期向退役军人宣传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法,充分发挥其法律援助功能。将退役军人矛盾调解与各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挂钩、将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与法律顾问职责挂钩,积极开展退役军人矛盾问题摸底登记,通过理解、关心和疏导等方式有效化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张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自成立以来,无一例退役军人越级上访事件。
心中的温暖给他们带来了向上的力量,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榜样的引领却是对军人作风最好的传承。为此,海兵在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置了专门的荣誉墙,对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退役军人进行张榜表扬。同时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开展新兵入伍欢送仪式、英模典型走访等活动,促使张易镇涌现出一批有担当、敢作为的优秀退役军人。截至目前,共有8名退役军人成为村干部,其中兵支书3人,副支书2人,支部委员3人。并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将纪律严明、忠于人民的部队作风带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为退役军人在新战线冲锋中竖起一面大旗。
退役军人伏长明回到家乡张易镇后,想发展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但苦于资金不足。张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了解到情况后,多方打听有合作意愿的企业给伏长明投入资金,并协助落实厂区用地及贷款。最终建成1个种植基地,1个生产加工基地,相继开发出沙棘茶、地椒茶、红树莓饮料等系列产品,申请专利四项、商标三个,成为当地退役军人创业的榜样,并带动农村就业200余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光荣的队伍中,2020年,海兵牵头组建了一支由36名退役军人参与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也是宁夏首家授旗成立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他们在疫情防控中承担站点执勤、入户摸排、物资发放等工作;在义务植树中栽植新苗逾千株;在张易镇环境保护百人河道清理行动中,以迅速、高效的作风为全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做出了表率;在“3·13”火灾发生时,张易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全员出动,奔赴灭火一线,同时利用在部队中学到的急救知识开展伤员急救和转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2021年底,海兵打算修缮3处无名烈士墓,而位于莲花沟的烈士墓却只有一条供人步行的陡坡小路,此项工程只能通过人力搬运完成,而人力费用远远高出这笔修缮预算经费。当海兵正在为此事发愁时,张易籍小工程老板王向阳主动请缨,愿支付差额费用完成烈士墓的修缮工作。他说:“如果没有烈士的流血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能为他们做点事,我感到很自豪!”修缮好烈士的坟墓,王向阳组织了一次团建活动,还自掏腰包给每一位工人购置了一套迷彩服,在他的心里,革命军人的身上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风采!
两年的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让海兵有付出也有收获,2020年,张易镇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自治区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2021年被评为自治区十大红色精品型退役军人服务站。2021年1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2021年12月被授予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海兵心里清楚,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贵在用心、用情工作,他将一如既往,走好新时代服务退役军人的长征路。(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