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黄河安澜】洛阳:大河之滨满目新
2022-09-15 13:04:46   
2022-09-15 13:04:46    来源:宁夏新闻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奔腾不息,留下无数荡气回肠的诗篇。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9月14日,记者随“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的脚步,目睹洛阳段黄河新貌。记者看到,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洛阳城市发展加速迈向“黄河时代”,河洛大地治黄事业正在谱写演绎新的时代乐章,“山河相依、人河相亲、城河相融”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展。

11  黄河西霞院水利工程.jpg

  黄河西霞院水利工程

  生态优先 治黄兴黄

  2022年初秋时节,天高云淡。穿行黄河生态廊道新安段,高山峡谷之间,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出山入川,进入孟津,碧水、飞鸟、花海、林荫道,色彩斑斓。

  黄河在洛阳蜿蜒96公里,中下游在此分界,形成了一道集山区峡谷、高峡平湖、滩区湿地等多样风貌的景观长廊。

  黄河是洛阳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一直存在着“体弱多病”的问题。曾几何时,非法采砂、污水乱排、侵占湿地等现象在黄河流域较为普遍。

黄河水鸟舞翩翩 曾宪篇 摄.jpg

  水鸟翩翩起舞

  吕建松是孟津区白鹤镇铁谢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黄河村级河长。他从小在黄河边长大,亲历了母亲河的变迁。这些年,老吕巡河,最深刻的感受是黄河水清了,黄河岸绿了,黄河堤防更加稳固了,黄河人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以铁的决心驰而不息推进污染防治和黄河“清四乱”,让流域重焕生机。就拿铁谢村来说,在政策压力下,村里取缔了砂场,治理了鱼塘,封堵了排污口,腾退了滩区湿地,“四乱”问题一去不复返。不仅如此,黄河生态廊道贯通之后,乡亲们建民宿、搞文旅,新业态运营风生水起。

  无独有偶。同在黄河边长大的新安人孙江子,前不久刚刚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靠干工程起家的他,本可以在城里过上安逸的生活,却毅然回乡,承包下黄河边的数千亩荒山。

  凿山挖石、修筑梯田、换土栽苗……几年下来,荒山披绿,郁郁葱葱。老孙又响应号召,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黄河神仙湾。现今,那里一湾碧水、满山林果、古寨沧桑,一派大河风云气象。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今,我们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倾力实施沿黄绿化、水土保持,实现了人养树、树养水、水养人的良好互动。

古城快递路 曾宪平 摄.jpg

  古城快递路

  以水而定 系统施治

  黄河宁,天下平。时至今天,洪水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

  2021年,黄河中下游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小浪底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黄河、伊洛河干流及山区小流域连续遭受多轮强降雨天气。最终,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日夜坚守,成功应对险情灾情。

  “尽管大江大河安澜,但小流域问题凸显。”市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对此,洛阳坚持系统思维,大力实施“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加快补齐小流域行洪不畅短板。

  至今年汛期前,全市131条小流域用不足一年时间,全面完成“两清一护”治理任务。“当前,黄河流域‘七下八上’主汛期已过,可以说,经过系统治理的小流域经受住了考验。”该负责人表示。

孟津白鹤镇段湿地美景 曾宪篇 摄.jpg

  孟津白鹤镇段湿地美景

  旱与涝,是水安全问题的两面。总体来说,洛阳十年九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利用结构不合理,是我们的基本水情。所谓“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迈进新发展阶段,水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

  如何用好黄河流域水资源?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遵循,洛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实施一揽子引水调水、大型灌区等工程,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2015年12月,引黄入洛工程正式通水;2018年6月,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正式通水;2020年4月,新安引畛济涧工程全线通水;2022年5月,小浪底南岸灌区总干渠全线贯通……随着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落地见效,洛阳市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持续提升,有力保障了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手抓水安全,一手抓水生态。按照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的理念,伊、洛、瀍、涧及城市河渠治理工程先后实施,沿河布绿带,岸线建公园,越来越多的河段成为老百姓健身、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

生态洛阳城.jpg

  生态洛阳城

  大河奔涌 重振辉煌

  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黄河、伊洛河,流淌过熙熙攘攘的城、阡陌灯火的乡,孕育了蔚为大观的河洛文明,也映照着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如今,在大河之滨,以洛阳石化为龙头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拔地而起、横跨两岸。未来,随着百万吨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洛阳石化产业链将加速贯通关键环、迈向中高端。

  不仅如此,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洛阳抢抓黄河战略,着力巩固传统产业“基本盘”、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吸引宁德时代、海澜集团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布局,引领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在河洛乡村,各地坚持以生态为前提、以富民为导向,形成了生态旅游、特色林果、牛羊养殖等品类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在中原“三农”版图上独树一帜。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行走洛阳,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再现盛世隋唐气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博物馆群构筑“东方博物馆之都”,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文旅IP惊艳出圈,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开启新征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振洛阳辉煌必须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只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谋划长远,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让黄河成为造福洛阳人民的幸福河!

沿黄旅游公路孟津会盟段 曾宪平 摄.jpg

  沿黄旅游公路孟津会盟段

  十年数据看发展

  目前,黄河流域主要河道堤防工程更加巩固完善,伊河、洛河普遍达到市区段100年一遇、县城段50年一遇、乡村段20年一遇防洪标准,131条小流域“两清一护”治理全部完成。

  洛阳全域河长制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设立河长3122名,河湖“四乱”、黑臭水体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洛阳市域森林覆盖率达45.5%,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黄河湿地生态恢复良好,生物种类更加丰富,流域鸟类260余种,中华秋沙鸭、黑鹳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用翅膀为美丽生态投票。(宁夏新闻网讯 河南省洛阳市委网信办供图)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贺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