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发布
2022-09-20 17:29:39   
2022-09-20 17:29:39    来源:宁夏新闻网

未命名-3.png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兆莲 石卿 文/图)品味平凡人的动人故事,感受榜样力量的坚强。9月20日下午,由宁夏文明办主办、石嘴山市文明办承办、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协办的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发布仪式在石嘴山市举行。

QQ图片20220920162341.jpg

QQ图片20220920163354.jpg

QQ图片20220920153948.jpg

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助人为乐获得者赵一川

  据了解,经过层层推荐评议,推选出了2022年第三季度10位“宁夏好人”。其中,自治区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赵一川,中卫市博慧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高级心理咨询师、婚姻情感咨询师曹慧萍,石嘴山市惠农区税务局工作人员李超,宁夏智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欢4人当选助人为乐类“宁夏好人”;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派出所农村警务专干丁磊当选见义勇为“宁夏好人”;固原市西吉县退役军人贾建东,生前系固原市彭阳县公安局红河派出所所长、自治区公安厅警务实战高级教官郭明2人当选敬业奉献“宁夏好人”;平罗县第二敬老院副院长征淑琴、自治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服务中心副主任哈春燕、银川市贺兰县南梁台子铁东村三队农村妇女海智梅3人当选孝老爱亲“宁夏好人”。

QQ图片20220920154016.jpg

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助人为乐获得者李超(左)、王欢(右)

未命名-2.jpg

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见义勇为获得者丁磊

  活动以颁奖为主线,穿插了文艺节目、人物采访和访谈以及致敬词,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宁夏好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他们是助人为乐的模范,是见义勇为的先锋,是敬业奉献的典范,是孝老爱亲的榜样。他们来自基层各行各业,平凡的身影闪烁着理想信念的光芒;他们默默无闻,用实际行动刻画出了“宁夏好人”的群体画像。

QQ图片20220920155952.jpg

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敬业奉献获得者贾建东(左)、郭明妻子马文丽代领入选纪念证书(右)

QQ图片20220920162215.jpg

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孝老爱亲获得者海智梅(左)、哈春燕(中)、征淑琴(右)

QQ图片20220920154006.jpg

未命名-5.jpg

QQ图片20220920163628.jpg

未命名-6.jpg

QQ图片20220920153958.jpg

  相关链接:
  直播回放: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发布仪式

  2022年第三季度“宁夏好人”先进事迹

  赵一川:“熊猫血”的爱心使者

  赵一川是自治区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他自身是Rh阴性血者,这种特殊血型不易保存、储血量少,在有了危重患者或手术需要输血时才被紧急通知前来献血。为此,赵一川戒烟戒酒20年,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魄,以便随时伸出援手。

  20多年来,赵一川持续无偿捐献“熊猫血”19次,献血量累计达6800毫升。按照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400毫升血液来计算,他自身的血液已经更换了1次,他所献的血液相当于拯救了17个病人。在他的道德感召和带动影响下,自治区税务局机关20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300多人注册成为志愿者,共同用爱托起生的希望。

  赵一川常年担任社区和税务机关的“双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在4个社区报到开展服务,在税务机关组织志愿者队伍时主动请缨,连续3年义务值守,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曹慧萍:汇聚微光让爱传递

  曹慧萍是中卫市博慧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高级心理咨询师、婚姻情感咨询师。2020年8月荣获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荣获“全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曹慧萍成立中卫市博慧社工服务中心,组建心理咨询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免费心理援助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曹慧萍将所学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正能量,开通“心语心桥”心理援助服务热线,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累计心理服务时长达2800小时以上,心理辅导590人次,线上线下举办各类心理讲座,受益人数达73600人次。同时,她积极对接爱心企业,帮助困难户发展庭院养殖,提供物资和技术帮扶,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她坚信,只要汇聚起每个人的微光力量,让爱传递,就一定能战无不胜。

  李超:助人为乐永不停歇

  李超是石嘴山市惠农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从2008年开始,他每年资助一名贫困学生,14年来从未间断;2013年以来,他累计献血13次、共计献血5200毫升;2021年,被组织任命为惠农区庙台乡通丰村第一书记。

  驻村期间,他及时了解村里的各种困难,村集体没追回的货款、销不出去的农副产品等,都成了他的“心头事”。在看到糯玉米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下,他自掏腰包深入调研、考察学习,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向上级请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通丰村优质糯玉米产供销示范建设项目”最终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做好事不难,但是到哪里,就将好事做到哪里却很难。李超不仅在工作范围内开展帮扶,还经常自费慰问老党员、困难户。他将助人为乐视作一生的信仰,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凡,阐释了真善美的人生真谛。

  王欢:军魂不褪色济困映初心

  王欢是宁夏智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银川陆军某预备役团指挥连指导员和银川市民兵应急营城市排涝连连长。2004年,王欢在大学参军入伍,经历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维和任务。2014年,退役多年的他放弃公职,带领20余名退役军人创业。2018年以来,王欢的公司先后为97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带领316名工人致富,投入190多万元慰问和帮扶1700余户现役及退役军人家庭。他的公司被银川市警备区纳入城市排涝连编制,主动承担抢险救灾等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王欢拿出公司32万元备用金购买各类防疫物资,并带领连队18名民兵,连续在高速路口执勤28天。

  王欢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永远的军人情怀。他发展不忘战友,致富记得乡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新形象!

  丁磊:三次跳入黄河舍身忘死救人

  丁磊是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派出所农村警务专干。12年间,他3次义无反顾地跳入黄河,舍生忘死救人。2010年的一天,丁磊在黄河岸边听到孩童的呼救声快速跑过去,看到有两个孩子在呼救,他立即跳入黄河救起了落水小孩。2019年7月,丁磊得知有人要跳黄河轻生。他赶到现场看到轻生男子情绪激动之下掉进了黄河,瞬间被河水冲走。丁磊急忙拿起带来的救生圈跳入湍急水流中,成功救起落水男子。2020年4月,丁磊接到有人落水的警情后赶到现场,不顾黄河水冰冷刺骨就跳入水中将其拖上岸,但落水者因落水时间过久已无生命体征。

  丁磊说:“我8岁时不小心落水被救,经历过死里逃生,更懂得见义勇为的珍贵。”他希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社会风尚,也希望有更多热心人一起参与到见义勇为当中。

  贾建东:用不屈诠释“活着”的意义

  贾建东1993年出生在固原市西吉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2011年他应征入伍,2013年光荣退役,在西吉县驾校工作。2014年一场意外车祸,导致脊柱粉碎性骨折,失去了行动能力。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父母悉心照顾、亲朋好友鼓励让他重新燃起了好好活下去的希望。

  随着身体逐步好转,贾建东尝试用手机网络直播,鼓励和他一样陷入困境的人乐观面对生活,直播也带来了些许收入,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自我价值。为了使身体机能不退化,贾建东参加了宁夏首届残疾人康复训练。2021年10月,贾建东代表宁夏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男子200米T51级轮椅竞速决赛中荣获一枚银牌。

  贾建东用坚韧擦亮了人生底色、续写了军人荣光,用毅力改变了人生方向、书写了励志故事,诠释了身残志坚、永不言败的人生价值。

  郭明:用生命诠释警察荣誉

  郭明,生前系固原市彭阳县公安局红河派出所所长、自治区公安厅警务实战高级教官。2022年6月2日深夜,因突发心脏病,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2001年,郭明从警校毕业后一直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他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破获各类犯罪案件,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好警官形象。曾多次参加全国、全区警务实战技能训练和教官培训,组织实战大练兵、培训30余场次,他的学员遍布全区公安战线。个人荣获三等功4次,2019至2021年连续3年荣获优秀公务员。

  郭明的事迹无声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鼓舞着人民警察在谱写新时代公安工作新篇章的征程中勇立潮头、接续奋进!

  征淑琴:敬老院里的好“闺女”

  征淑琴是平罗县第二敬老院副院长,先后荣获第四届自治区“孝星楷模”荣誉称号、石嘴山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平罗县第二敬老院住着百名老人,大都是五保老人和残疾老人。2004年,33岁的征淑琴应聘到敬老院工作后,始终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2006年,征淑琴的丈夫因病去世,当年7月父亲又病危,当时,征淑琴在医院护理一位生病老人,她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她经常放弃周末休息陪伴老人,把亲戚朋友的衣物分发给老人穿,把组织上奖励给她的奖金给老人们买日用品,患病老人、离世老人的身旁,都有她整夜忙碌的身影。

  人间重晚晴,大爱本无疆。工作18年来,征淑琴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用于温暖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与老人建立了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特殊亲情。

  哈春燕:用母爱光芒点亮女儿音乐世界

  哈春燕是自治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服务中心副主任。女儿马奕菲2岁时患眼疾失去了光明,哈春燕坚定意志,不放弃对女儿的培养,女儿的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亮相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独奏小提琴曲《雪花》。

  女儿9岁时喜欢上了小提琴,可盲人拉小提琴的难度太大。哈春燕每天含泪协助女儿练习,女儿终于能独立完成演奏。12岁时学习作曲,哈春燕找到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每个周末带女儿坐火车往返于银川至北京之间,开启了千里求学路。那时,哈春燕的婆婆生病住院,她还坚持每天下班去照顾老人。

  哈春燕用母爱光芒点亮女儿音乐世界。女儿马奕菲获得了不少音乐方面的奖项,举办了个人演奏会,成为第十三届宁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海智梅:“慈母”温暖孤儿心

  海智梅是银川市贺兰县南梁台子铁东村三队的一名农村妇女。2010年5月,丈夫的哥哥嫂嫂因车祸去世,留下了3个年幼的侄女,公婆年迈无力抚养,自己又没有土地,自家三个孩子也需要照顾,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靠丈夫打工维持。办完丧事的海智梅决定,再苦再累也要把3个侄女抚养长大。2015年,丈夫因车祸腿部做了手术,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了,海智梅就一人打了好几份工。尽管日子艰难,但海智梅的勤劳、善良和包容感动着孩子们,三个侄女也早已把海智梅当成亲妈。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带出了懂事且优秀的6个孩子。长女、长子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次子和小侄女多次获得学校表彰,已工作的两个侄女每月都会主动给她打钱。海智梅用慈母大爱撑起了一个家,把小家庭过成了人人羡慕的幸福大家庭。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王小梅